第212章(1 / 2)

不是教训的口吻。熟悉或不熟悉杜老师的人都知道,她一贯轻声细语,哪怕再顽皮的学生,也不会在她口中听到不好的语气。

要到很多年以后,宝路阅历增长,对男女感情真正开窍的时候,回忆起今天,才能明白杜蘅这句话的分量。

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在成熟的人身上才能找到这四者交融的形态。

现在她才十五岁,一脚踩在青春里,正是拼老命最好的年纪。

这顿饭吃得很沉,窗上福字血淋淋的红。

只拿一根大葱下酒,陈父两大碗酒下肚。大哥陈百年也缺乏胃口,木雕似的不吱声。玉莲盯紧宝路,暗地做预备,好像随时要捂不安定分子的嘴。

炸糊的油糕大多进到陈顺肚子里,筷子再次夹起一个,陈母伸手拉住他。

“吃好的,咱不吃焦的。”

“没事,炸焦的好吃。”陈顺说。

陈母笑了,默想一会儿才开口。

“记得吧,你二哥出事,在水里泡太久,模样坏,没人肯背他。是你背着你二哥,走了好长的路,把他带回家。那时你才多大。”

陈家人一个个都惊坏了。

杜蘅看见陈父端碗的手紧急降落,烟袋锅挨了一撞,掉到地上,烟丝应声泼洒。

132/照片

陈家二哥溺水身亡,是陈母疯病的源头。

从来没人敢提老二,连柿子也不能出现,院子里的柿树墩子,如今还陷着把大镰刀。

她竟然主动提老二。

年过半百,陈母脸上还保有年轻时浓眉大眼的影子,窝皱的眼窝打弯,一件件,回忆陈顺从小到大的几件大事。

荒年那会,没多大孩子,天天上山猎野物,为一家子填饱肚子,然而没吃没落总是他。再大点,离开坝子去当兵,在公家才吃上的饱饭。

“知道你有大出息,为了妈,半道折了。”

“没有的事。”陈顺说,“如果不回乡,也遇不到小蘅。”

陈母不压他的话,也不扮苦哈哈的模样。

“打出娘胎没让你享过一天福,三啊,妈也不知道前世做了什么好事,能有个你。”

说着转看陈百年和宝路,“你俩别觉得妈欠公道。尤其闺女,当妈的清楚着呢,哪有再把你二哥再生一回的事,你就是你,和你二哥没搭界。”

宝路一听,哇地哭了。

玉莲紧张,下意识去捂她的嘴。

宝路委屈,辩解自己没闹啊,捂我嘴做什么。玉莲也纳闷,是啊,捂你干什么。

姑嫂俩双双愣住。

陈母一边一个,拉陈顺的手,带他去挨杜蘅。触上那刻,陈顺团住底下的小手。她的手太小了,这是握笔的手,也是做学问的手。

“三子,你媳妇明理。”

陈顺望着杜蘅,握紧她,“是,她很好,儿子走运。”

“去吧,妈不拦你,我儿子,了不起。”

母子俩说着话,年轻男人的哭声突兀响起。陈父朝大儿子咂嘴,不满做大哥的人出洋相。

“你怎么还嚎上了。”

老父亲被老妻的话痛到,打算动动筋骨止眼泪,于是提起大葱,当桌展示陈年武艺。

“爹,孩子看着呢。”陈百年用手格挡。

“你也知道你是当爹的人,哭球啥,白当几年爹!”

老爹教训新爹,大葱都给打折了。

从陈家离开,天黑成锅底。

陈顺蹬自行车,杜蘅坐在车前,藏在他的大衣里,拧开手电照明前路。

骑过一条机耕路,地里是正返青的蔬菜。

去年春夜,他带她上邮电局,接通北京电话局,骑的也是这条长路。

迎面的风清冷寒凉,陈顺往前俯身,亲吻她的发顶。

杜蘅约他去看场电影,学校给她放假了。陈顺欣然同意,边蹬自行车,边问她:“还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