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笑,“你不会以为我拿着个那样的大佬,只为排挤吧?”
侯东澄眼睛一亮:“也就是说,散装产线还是有希望的?”
楚衍点头:“但是得好好调研一下受众群体,才好有的放矢。比如说,现在农村的经销商,到底是个什么章程?他们加价了多少?我们直销的话与他们有多大的利益冲突?是否可以协商谈判?我们的直销渠道又如何保障畅通?直销的经销商又要找谁来代理?”
楚衍朝侯东澄无奈一笑:“这些琐碎,说真的,我一个城市里长大的年轻人,真弄不过唐总他们那些老江湖。要不是他的立场太鲜明,我可不舍得把他赶走。”
侯东澄心下一动,试探着问:“那,你觉得,我跟着唐总一起,到处走走行吗?”
第75章 企业形象 “你想跟着唐总下乡……
“你想跟着唐总下乡?”听到侯东澄的提议, 楚衍不禁愕然。之前他跟苏行人聊起下沉市场的细节时,苏行人玩笑般的说让侯东澄去历练历练,被他一句话否决了。
因为探寻下沉市场, 这件事本身是很敏感的。明白人都知道, 制造业在一线城市卷生卷死不是长久之计, 下沉市场才是兵家必争之地。
可光看每年从全国各地涌向一线城市的人群就知道, 大家对大城市有多么向往。反过来说,把人派去下乡,无异于流放。
当然, 本质上来讲,是楚衍、侯东澄和唐志勤三人的立场都十分微妙。否则, 按照传统的“不历州牧不入中枢”的习俗, 看重的继承人和干部, 下基层就是为了历练、为了将来能强势回归的。
更多的见识、更宽的眼界, 从来是好事。
奈何,中间夹了场真假少爷的大戏。楚衍真把侯东澄派去跟唐志勤作伴, 要背负的舆论压力就太大了。
但侯东澄有自己的想法:“这段时间, 闫秘书对我尽心尽力, 教了我不少东西。”
侯东澄看向楚衍, 表情认真:“她告诉我,一家企业能否活下来、能否活得好, 最重要的在于市场开拓。有了市场, 才有产品的升级、才有良性循环。而一旦失去了市场, 再好的东西, 也同样会无人问津。”
“在你殚尽竭虑的运营公司的时候,我也想了很多。”侯东澄笑了笑,“我自己的优势在哪?出路又在哪?总不能真去厂房帮人打包吧?说出去也不好听。”
“你不是想开饭店吗?”楚衍忍不住问。
“那得先积累工作经验不是?”侯东澄讪笑, “我在网上看过的,10个开饭店的,起码9个撑不到半年。我想,我大概得是十分之九,而不是那硕果仅存的十分之一。除非我重新接手咱妈的小龙虾摊。但……我去摆地摊,你就太不好做人了。”
楚衍无言以对。
“然后我研究了一下饭店倒闭的原因。”侯东澄仔细想了想,才接着道,“主要集中在员工难管、客人难缠。所以归根结底这是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
那想跟他们打交道,不得先了解他们的想法?跟着唐总到处走走,了解了所谓的下沉市场,没准我也能开小龙虾连锁呢?”
侯东澄一番话说出来,楚衍简直刮目相看。所谓经商,核心就是把产品卖到个人的手里。所以人和是重点,手握人脉的唐志勤才值得忌惮。
如果侯东澄愿意沉下心来去研究市场,聆听广大百姓的真实诉求,那他将来至少都是个总代起步价。因为很多时候,做市场压根不需要那么多弯弯绕绕,讨了关键人物的喜欢,自然而然的百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