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1 / 2)

这人直呼皇子名姓,看来对相里皇室也是深恶痛绝。

不等谢缓回答,崔良又继续说道:“那相里迎明明是领了皇命下来赈灾的,刚来的时候也还施了几天粥,人模狗样装了一阵子。可如今又成什么样子了,难民越来越多,他不想法子赈灾,倒把难民往绝路上逼。”

他骂了一通才消气,冷静下来后才问道:“你忽然提起他作甚?”

谢缓看他一眼才说道:“官粮可不好抢,说不定杀进粮仓才发现什么都没有,所以……不如直接劫赈灾粮。”

段严玉坐在一旁闷闷地点头,他有些气恼谢缓让他装哑巴,闹得他现在一句话也插不进去,只能在一旁傻看着。

崔良却听得皱眉,怔怔看了谢缓一会儿,随即不解问道:“他已经赈过灾了,哪里还有粮食给我们抢?”

谢缓叹了一口气,反问道:“寨主方才也说难民越来越多,他如果尽兴赈灾,岂会有这么多的难民吃不饱饭?赈灾哪里是这样赈的?”

崔良一点就通,立刻就恼了,怒而问道:“你是说他私吞了赈灾粮?!”

可很快,他又说道:“也不对啊……当时城中管得还没有如今这样严,我们是看着赈灾的人进城的,运的粮食也都有数。那时候也派了人乔装进城查看过,应该剩不了多少粮食了。而且就算有,他又能藏在什么地方?若要抢赈灾粮,那不是一样也要进城,一样的麻烦?!”

谢缓眉毛轻轻抬起,噙着唇角淡淡的笑意朝崔良看了去,语气缓慢地问道:“若剩余粮食压根就没有进城呢?”

崔良一愣,脱口而出:“没有进城?!”

谢缓点点头,然后从地上捡起一根枯树枝,在地上随意画了起来。

“这里是驼峰山,八皇子一行人是从漳州一路赶到丹阳城,途中必经过驼峰山。”

“不知道寨主有没有听到一个消息?”

崔良忙问:“什么消息?”

谢缓继续道:“八皇子的外公是护国公,军中有人,所以八皇子此次出行有护国公的人马护送,人数不少,且各个都是精锐。他路过驼峰山的时候,听说山上有匪,还顺道剿了个匪,在那儿逗留了好些时日。”

这个消息是谢缓上山前就知道的。他当时就觉得不对劲,驼峰山上的贼匪不多,不成气候,若相里迎要立威,何必选这么一个小山头?

他觉得古怪,特意请了萧雁君派人上山调查,这才发现那座驼峰山上到现在都还有兵士把守着。

“这事倒是听说过……驼峰山上确实有一个寨子,叫黑水寨,不过山头不大,人也不多,从前也都躲着我们走,没怎么遇到过。”崔良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说完又继续问道,“你是说他将粮食藏在了驼峰山?”

谢缓没有将话挑明,只说道:“是与不是,寨主派人上山查探一番不就知道了?”

崔良点点头,立即站了起来,大步朝外走了去,想来是安排人手去了。

第115章 第115章 亲制竹弩

次日午时,烈日炎炎,在滚烫滚烫的太阳光下,树叶、花草都被炙烤得没精打采的,就连石头也烘得如火石一般滚烫,碰都不敢碰一下。

酷暑炎热,但太阳底下的人们却精神抖擞。

等孩子、老人们都吃过饭,汉子们才排起长长的队伍。

崔良坐在一把竹椅上,单手端着一只粗瓦碗,闷头喝了一大口才抬起眼看向排队的人群。

他瞧见谢缓和段严玉,忽然抬手朝着人招了招。

谢缓刚打了一碗菜粥,手拿两个窝窝头扯着段严玉朝崔良走了过去。

还不等崔良说话,谢缓走近先问道:“可是驼峰山有消息传回来了?”

崔良先喊人搬了两把椅子过来,请了二人坐下,最后才对着谢缓说道:“还没有,不过看时辰也快回来了。”

他顿了顿,再次偏头看向谢缓,正好看见谢缓张唇慢慢咬着手里的窝窝头。

这是粗面做的窝窝头,因人数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