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摸着眼泪接受了韩皎的拜里,便拉着他闲话家常,恨不得留他在自家府里住下。

林翁待他更加亲厚了,主动跟他谈起了目前的朝局:“小白,你实话告诉老夫,你拉那三名都察院官员下马,有没有针对燕王党的意思?”

韩皎坦言道:“绝无此意,学生上疏时并不清楚这三人底细,只是如实将抚民案经过陈奏圣上。”

林翁闻言捋了捋胡须,神色忧虑。

韩皎明白林翁的意思,安慰道:“恩师不必担忧,燕王相信臣并非受人指使。”

林翁叹道:“内阁两位宰辅性格大有不同,只要是有价值的人才,李阁老都敢驾驭,徐阁老却力求稳妥,他不喜欢你这种敢破坏官场规矩的人。燕王越是信你,徐阁老越是想要除掉你,依老夫看,你不如顺势装作与燕王党不合,不要再对燕王党示好,徐阁老以为你无意投奔,反而不会再与你为难。”

韩皎眼睛一亮,颔首道:“多谢恩师警醒。”

两日之后,终于又轮到韩皎给皇子们授课了。

怀揣亲自设计的心理创伤治疗游戏,韩皎来到上书房,先检查了大bos新出炉的策论,看看有没有改过自新的迹象。

作者有话要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棉花精竟然真的狠心打了老攻一板子,并且没有哭哭。

第70章

谢夺的新策论,让韩皎心情很复杂。

从好的方面来讲,谢夺居然很配合的遵循了传统套路,用引用例证的方式阐述了论题,符合策论的标准模式。

能看出来只是应付交差,没什么发散创新,但文章逻辑严谨,完全挑不出疏漏,作为皇子的作业,已经是极为上乘的水准了。

但是,谢夺依旧没有放弃插入那段长达一千字的《人民公仆工作守则》!

“为什么,殿下。”韩皎虚弱地抖了抖手里的策论,目光苍凉,注视着翘着二郎腿等待表扬的谢夺,发出质疑:“您既然已经愿意尝试传统写法,多引用一则例证不就够字数了吗?为什么非要往每篇策论里塞这一大段文章!”

谢夺那张小白脸上毫无羞愧之色:“先生不是说父皇可能会抽查?”

韩皎质问:“那您还敢塞这一段?”

谢夺坦白道:“我头一次照规矩写策论,若是不加上这段,父皇又会以为我找旁人代笔,我不想再挨板子了。”

韩皎:“……”

也是,这段《工作守则》,是谢夺的代表性偷懒特征,如今殿下的写作格式已经有质的飞跃,得循序渐进,不然看着真像是代笔。

于是,韩皎愉快的接受了谢夺的家庭作业。

讲完课,他立即坐到皇子们间闲谈,想找机会提及端王。

接近端王,对韩皎而言很突兀,如果私下单独请谢夺引荐,会显得动机不纯,仿佛被燕王抛弃后,想另谋出路。

谢夺很聪明,韩皎可以告诉他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能帮助端王从心理创伤中走出来,缓和端王与燕王的兄弟关系,就能从根源上解决党争。

这办法看似太过理想,但并非绝无可能,因为端王与燕王的斗争,并非为了权利和地位。

分节阅读18

端王的病,是兄弟矛盾的起因,是李阁老依仗的条件,却也是端王被动参与党争的证明。

储君之位并非端王所欲,他真正需要的是重建安全感,放下创伤引起的过度防卫,尽可能减轻应激症状,这样才能重新感受到自我,以及其他人的善意,重建生存的意义。

坦白的说,韩皎试图治疗端王,也有另一个私心

他怀疑原著中,谢夺黑化的原因,跟端王的死有关。

时间离得太近了:端王死亡,谢夺黑化,一前一后。

端王的死因,被定为自杀,也很可疑。

会不会是燕王党下的手?

或者,谢夺会不会怀疑是燕王党下的手?

目前看来,谢夺完全没想过,这场党争会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