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流民大营里那个迟迟不肯施粥, 等待上头动向的芝麻官, 也被停职待审了。
抚民官员都是徐阁老钦点,韩皎也是徐阁老任命的监察官员,但韩皎没有实职, 他立功也算不到徐阁老头上,被挖出的那帮都察院狗官,却是丢尽了徐阁老的脸。
韩皎怀疑自己投奔燕王的路, 要被徐阁老永久性切断了,未来的仕途约莫也到此为止了,想要实现抱负,只能跟徐阁老比命长。
韩太太从京城各处酒楼茶庄的说书先生口中,得知自己儿子跟大官们斗法的惊险事迹。
事情本来就很惊险,经过说书先生们的专业改造,韩太太听得心惊肉跳,险些晕过去。
回到家,韩太太跟儿子大闹了一通,还不忘连带韩老爷一起教训,说儿子就是跟他学傻了,心里只有国家百姓,没有自己身家性命。
韩老爷当场反驳:“阿皎哪里像我?若换作我,最多是急得当场跟那群狗官搏命,于事无补,阿皎却是把那九万多流民全须全尾保下来,这是要载入史册的大事,光宗耀祖!”
韩太太不稀罕光宗耀祖,仍旧追着儿子教训了一上午。
韩皎隔天还得去新县,监督流民分田登记的琐事,中午便开始收拾行李,不料后晌宫里来人,通知韩皎,明日要他参加早朝。
这可把爹娘吓坏了,韩皎这品级,够不上参加早朝,宣他入朝的肯定是皇上。
昨日,内阁刚把抚民事件呈递御前,会不会是徐阁老在奏章中明褒暗贬,坑害韩皎?韩老爷十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