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要是再加上其他的海鲜,也够煮一顿海鲜沙虫粥了。

沙虫的价格高,但是个头不大,而且挖起来也不容易,挖半天也不见得能挖上两斤。

见已经够吃了,杨思琪就起身往前面继续走,想着多找两只大青蟹。

像刚才的青蟹,一只就抵得上两斤的沙虫了,而且还比较轻松。

还是找大螃蟹比较适合她!

走了好几分钟,螃蟹没找到,倒是让她发现了不少的海豆芽。

而且这些海豆芽长得特别的肥美,比平常看到的那些要大上好几圈。

海豆芽

海豆芽的学名为舌形贝,身体呈长条形,因为长得酷似平常吃的豆芽而得名。

海豆芽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数亿年,所以也被称为“活化石”。

它们主要生活在浅海的泥沙当中,在沙滩或者泥滩都能发现这些小家伙的身影。

海豆芽相比于常见的花甲和车螺,价格要高一些,一斤能卖到30多块。

这些小家伙都是藏在泥沙下面的,要是直接用沙锄挖,速度挺慢的,而且也容易挖断。

于是杨思琪拿了一个沙耙出来,一边犁地一边乐呵呵地捡着肥美的海豆芽。

不到几分钟,她脚边的水桶里就装了小半桶的海豆芽,看着起码有个五六斤了。

看着水桶里面的收获,杨思琪心里涌起一阵满足感。

在海边赶海,虽然累了点,但是十分解压,她甚至有一种在开海鲜盲盒的刺激感。

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发现前面有一块半人高的礁石。

从背后看平平无奇,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可是走到背面,上面却有好些熟悉的身影。

杨思琪神色激动地往前走了两步,紧接着就拿起一把沙铲,暴力地在石壁上撬起了鲍鱼。

一整面石壁上,密密麻麻全都是绿壳的鲍鱼,就是个头不太大,六七只才勉强有一斤。

个头不够,数量来凑。

杨思琪眉开眼笑地拿着铲子,一下一个小鲍鱼,简直是停不下来。

除了几个特别小的鲍鱼小苗,剩下的全都被她从石壁上撬了下来。

看着散落一地的小鲍鱼,杨思琪麻利地拿了一个网兜出来,三两下就把它们全都装在了一起。

刚才直接放在地上,这些鲍鱼粘上了泥巴,看起来脏兮兮的。

杨思琪直接把它们提到还没退潮的地方,耐心地给这些小宝贝泡了一个冷水澡。

接着又提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嘴角疯狂上扬,脸上露出了一抹得意的笑容:

“不错不错,起码有三斤左右了。”

有时候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

刚刚往前走了十来步,她就发现在她的正前方有好多沙虫的呼吸孔。

沙虫是难挖了点,但碰上了自然不能就这样轻易放过它们。

杨思琪赶紧又拿起桶里的小沙锄,卖力地在地上开挖,嘴里还乐呵呵地念叨着:

“小宝贝,都到姐姐桶里来!”

相比于刚才的海豆芽,这些沙虫的挖掘难度提升了不止一星半点。

铲子刚往下挖,被惊动的小家伙拼命往地里钻,每次都要挖一个大坑才能把它们挖出来。

杨思琪化身无情的挖土机器人,就跟挖掘机似的拼命在地上开挖。

不到10分钟,眼前的这一片泥地就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不过收获还是挺不错的,这些沙虫长得比别的地方都要肥美,十几条就有一斤了。

(下面有图片,一大群的沙虫,大家小心观看!)

杨思琪站直身子,右手捶了捶酸得不行的后腰,紧接着就满脸自豪地看着眼前的战利品。

战利品

这些沙虫还挺沉的,这一点就有个三斤多。

虽然看起来有些吓人,不过想到又是三百多的进账,杨思琪马上笑得一脸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