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1 / 2)

公寓里少了一股他非常需要的气味,于是他又一次梦到了祝宜清气味的主人。

这次梦里的,是他们真真正正的“小时候”。

作者有话说:

梁哥:愁。

(应该两章之内完结)

40 | 40

【。】

一附院在2000和2012年分别大规模装修过,期间还有过多次设备引进和设施完善,如今俨然是现代化综合医院的样子。

而祝宜清和梁书沅出生在1996年,那年的一附院还是陈旧的电梯只有两台,走廊十分拥挤,彩色地砖,绿色墙漆,蓝色坐椅,病房的木门上开着半扇窗,被旧到分不清颜色的布帘遮住。

那年梁书绎四岁。

四岁,还是需要父母时时关注的时期,但他的教师父母却不太关注他,各自忙于工作。他被保姆带大,早早学会了独自在家,等待父母下班,他很少得到玩具,没听过几次睡前故事,从他的表现来看,他对这些也并不感兴趣。

四月的第一天,他的弟弟出生了。

在这之前,他的父母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告诉他:弟弟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家人,要爱弟弟,保护弟弟,谦让弟弟。

他有些茫然。

他太小了,没人教他家人间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是父母说的这些,他听进去了。

弟弟出生后,一直没能回家,而是和妈妈一起住在医院。他去看过两次,隔着厚厚的玻璃,看着那个身上贴满管子,总是在睡觉的小东西,心里没有任何感觉。“方萍之子”,他听到护士这样称呼他的弟弟,很拗口。

到了五月底,他的弟弟终于能回家了。

那天下午,梁品文从托管班接了大儿子,带着他一块去医院。

因为要办的手续太多,有孩子的,也有方萍的,梁品文忙不过来,只好先把梁书绎放到楼上邻居的病房,让他们帮忙照看一下。

产科病房,姜榕昨晚刚生下一个儿子,六斤整,很健康,小名叫乖乖。

因为是顺产,姜榕恢复得很快,今天精神不错,指挥祝宏川洗草莓,削苹果,然后把零食和果盘都推到梁书绎面前,让他选自己喜欢的。

然而梁书绎的目光却定在一旁的小床上,问姜榕:“阿姨,他是谁?”

姜榕温柔地笑了:“是弟弟呀。”

弟弟。梁书绎下意识往前走了一步。

这时,小婴儿忽然嘤叮了一声,祝宏川连忙放下水果,一个箭步冲过来,“哎呀,乖乖怎么醒了,是不是被子包得不舒服。”

这个弟弟离得很近,比保温箱里的小团物体要更接近他想象中的“弟弟”,梁书绎似是被定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看。襁褓里刚睡醒的婴儿也朝他看了过来,不哭不闹,乌黑的眼睛转了转,和他对上了。

姜榕注意到这一幕,摸了摸他的头:“书绎,弟弟喜欢你呢。”

就这样,梁书绎在小床边站了很久,直到父亲急匆匆地赶来接他。

他被父亲牵着,穿过仿佛没有尽头的走廊,不知道要走到哪去。绿色的墙裙比他还要高上一截,以至于他左顾右盼时,视野中只有这些饱和度诡异的色彩。

“爸爸。”

梁品文正在核对住院费,头也不抬地应了一声。方萍的电话在这时来了,他只好松开牵着儿子的手,接起电话。

“嗯,正往那边去。”

电话那头又是一顿数落,梁品文按了按眉心,道:“电梯太挤了,我们走楼梯上去,别催了……”

梁品文是中文系出身,年轻时眉清目朗,出了名的英俊,多少小姑娘上赶着想跟他认识。他性子慢,待人温和,内里却始终存着点文青的傲气,和同样傲气,又性格强势的方萍在一块,难免会觉得憋屈。

挂了电话,他也没想起回头去牵儿子,混乱的缴费单和妻子的催促让他陷入了焦躁,眉头紧皱,径自低头往前走。

直到梁书绎落了几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