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需要突破的核心技术不仅仅是一项,靠一个人研究很难出结果。她需要一个团队。

李君心的教授很支持她的工作,并向她推荐了许多研究型人才。李君心则找到干了多年猎头工作的周玉,找了几个懂数控的高级技师。

研究小组慢慢在壮大,他们想着一个目标进发。那就是研发自己的机床。

三年时间过去,厂里的数控机床装了又拆,拆了又装。反反复复地折腾、实验。李君心一边研究一边发表论文,硕士博士学位都在极短的时间修完。

硬件方面的突破已经化作一项又一项的专利、核心刊物中一篇篇论文。算法上,还未能达到最优,还需努力。

远宏机械有限公司运行良好,洪军花了大价钱引进的外国机械不仅回了本,还赚取了大比的利润。这家濒临破产的国企不仅还掉了债务,破旧的厂房也焕然一新。洪军甚至还筹备公司上市。

这时,跟洪军、李君心唱反调的人出现。他们要求砍掉研究部门的经费。

“脚踏实地搞生产比什么都重要,研究什么交给科学家!”

“这就是个无底洞,每年上亿的资金投进去,一点声都听不到。花在机床研究上的钱节约下来公司早就发展壮大。”

“李工,现在厂里掌握那么多专利,都是便宜其他厂商。我们自己还没有产品,只吃那么一点点专利费。不划算。”

“我们国家总不能什么都要研究,什么都抓在手里吧?圆珠笔芯我们还造不出来呢,不一样写字吗?”

李君心,远宏的总工程师,坚决反对此刻放弃:“因为技术落后被淘汰差点破产的悲剧过去才几年呀?都好了伤疤忘了痛吗?!高端技术不说做到世界第一,但咱们总得会!万一哪天技术封锁,机床从此不允许出口了?”

“怎么可能?”厂里人盲目乐观。

国家加入WTO,贸易自由有保障。天真乐观的人太多。

“怎么就不可能?政治的事情说不定。我们不能太过依赖别人的技术。”李君心道:“万米长跑跑了九千米,最后一千米就算是爬也要爬过去。否则,之前所有的投入才是打了水漂!”

这一场风波是因为领导层中短视的人太多。眼睛若只看到利润,不放宽放远,那么永远无法进步。

好在洪军虽然不太懂机械,但眼光不错。他立场坚定支持研发,而国家显然也是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