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亲一下,爸爸要去工作了。”
雪宝凑近屏幕:“mua~我好喜欢爸爸。”
“爸爸也喜欢你。”
“……”
萧景逸倒杯水回来,父子俩已经聊完了。又是拿金牌,又是好吃的,没有一个话题是他想听的。
虽然雪板要年后才能拿到,但没几天,品牌方的工作人员却联系了萧景逸,他们认为雪宝无论在人气和潜力方面都很符合他们品牌调性,希望雪宝能成为他们的签约滑手,除了提供各种滑板装备,每年还会支付一笔赞助费。
如果是当年萧景逸自己,他一定会觉得这是个非常不错的赞助,说不定还要拉着何嘉朗吃顿好的,庆祝一下。
但雪宝不需要,因为他不会成为职业滑手,萧景逸也不会给他任何念想。
不过,萧景逸倒是想起个人,已经决定要走职业道路的罗梓希。
他曾听希希妈妈讲过希希的故事。
两年前第一次带女儿滑雪,就有教练对希希父母说过,他们家孩子天赋不错,值得培养。
希希爸爸就是个资深雪友,会一点公园,他也感觉女儿的平衡性不错,柔韧性特别好,从事技巧性运动是有天赋的。
他们咨询过一些专业人士,得到的意见大差不差,不敢说一定能成为世界冠军,起码有这方面潜质。
要成就冠军因素很多,天赋只是一方面,好的教练,坚持不懈的训练,时机和运气,缺一不可。
但孩子喜欢,自己也想尝试。
夫妻俩纠结了两年,第三个赛季,夫妻俩终于下定决心,要好好培养希希成为职业滑手。
他们家条件不差,夫妻俩收入加起来,也算得上中产,房车都是家里老人置办好的,养希希这一个闺女,没什么压力。
但是如果要培养一个孩子成为职业滑手,首先就得有一个人牺牲事业,陪着孩子训练和比赛。
雪季雪场附近一间普通公寓的月租都在一万以上,再加上生活开销、雪卡、装备,请教练或者参加训练营的学费,参加比赛的报名费,以及奔波在各个雪场的路费……光是雪季的开销最少也要好几十万。并且随着孩子进阶,越往后,费用越高。
希希爸爸一年的收入大约也只能支撑孩子一个雪季的开销。
更别说雪季之外,出国追雪、室内、旱雪……也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希希妈妈平时非常节俭,几乎不会在外面消费,每天都是自己到附近超市买菜,回家做饭。
她对女儿的付出,生活的不容易,萧景逸都看在眼里,也会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
希希至少还有妈妈陪在身边,那时的萧景逸,只有自己。
他淋过雨,就想着给别人撑伞。有了赞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
于是,向品牌方推荐了罗梓希,但人家拒绝了,认为希希的KOL价值不高,无法给品牌带来相应的流量价值。
希希妈妈虽然觉得有点遗憾,但也十分感谢萧景逸。
“我准备带孩子去另一个雪场参加训练营,让她尽可能在雪季多学一点东西,参加一些比赛,得到更多锻炼。”
萧景逸说:“孩子还小,目前正是入门阶段,我建议先拜师,就在一个地方,打好基础。”
“你平时也可以拍点视频,经营短视频账号,这样也更容易拉到赞助。”
希希妈妈说:“我看你把雪宝教得那么好,希希也很喜欢你,孩子能拜你做师父吗?”
又一个要拜萧景逸为师的,萧景逸无奈的摇摇头,拒绝道:“我肯定不是合适的人选,我带着一个三岁的孩子,每天在雪场的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而且雪宝以玩为主,练活儿很慢,会耽误希希。”
“雪场有不少教练收徒,你挑一个费用能接受,口碑不错的。”
“这是个关系到孩子将来职业生涯的大事,您最好和孩子爸爸商量一下。”
他也让程铭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