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们摔了个屁股墩,在坑里嗷嗷直叫。小太监们忙将它们都抱起来。朱厚照抚掌大笑:“您瞧,真有意思。”
刘健的脸上一半是迷惘,一半是委屈。朱厚照道:“有持重的人在一旁看着,即便惹事也惹不出什么大事。怕就怕他们只会一味地护着、拦着,那不论是鸟兽,还是人,终其一生都会止步不前了。”
刘健的嘴唇张了又闭,眼窝中滚出浑浊的泪水。
朱厚照看着他垂垂老矣的样子,也觉不忍。这个老头虽然又倔又固执,可为着他的一道圣旨,就敢直愣愣去与这四九城所有贵戚作对的人,恐怕也只有他了啊。而且他心里也有点数,事情闹成这样,是从他先滥用权力,失了权威而始。
皇帝虽不会道歉,但却可以暗示。他挤出一个笑容道:“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是这小鸟太顽皮,又太任性。老鸟既心疼,又担忧,这才不肯放手。不过,王庭之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正是为今日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刘先生,可还有兴趣去看看吗?”
刘健吸了吸鼻子,他上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先帝在弥留之际,对他们临终托孤时。他忙起身,先抹了两把泪,又理了理这身大红色的官袍,这才伏地跪了下去,他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2”
这是孟子中的原文,是讲孟子辞官归乡后,齐王专程去看待他,道:“以往想见您而不得,好不容易与您同朝共事,可您却又要弃我而去,不知日后我们可否再见吗?”孟子道:“与您相见亦是我的心愿,只是我不敢请求罢了。”对忠心耿耿的臣子来说,如能君臣相得,谁又愿意郁郁回乡呢?
朱厚照也道:“朕之有先生,犹鱼之有水也。3”
原句是刘备称颂诸葛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刘健没曾想,朱厚照居然会把他与诸葛武侯相提并论,他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朱厚照却开玩笑道:“先生是吓着了?朕虽偶尔抱狗上课,可也不是一耳朵都不听呐。”
刘健想到这狗,又是无奈又是想笑,几种情绪交汇在他皱纹密布的脸上,成了一个古怪的表情。朱厚照见火候到了,就开始提鞑靼的事:“朕以为,虽不可盲目开战,可也不可纹丝不动。是时候让那群蛮夷们知道,朕的真实身份了!”
刘健忍不住问道:“那,敢问您的真实身份是?”
朱厚照没有一点点的不好意思,他挺起胸膛:“朕乃西天觉道圆明自在大定慧佛在人间的化身,是大庆法王啊。”
刘健联想到李越在草原利用释教做得文章,几乎是一下就明了他的用意。他躬身道:“万岁英明,老臣以为此计可行。”
这下,轮到朱厚照被吓了一跳了,刘健忍不住发笑,这是他第一次在朱厚照的面前没有板着脸,而是开玩笑,他道:“老臣又不是属驴的,只会尥蹶子啊。”
第二日,朱厚照就在武英殿举行廷议。不得不说,文臣们的水平还是很高的,一旦他们真心要帮你办事,进度说是一日千里也不为过。而且,他们不仅尽力完善对蒙计划,还一个劲儿地夸朱厚照英明。朱厚照自出阁读书以来,还从来没被这么多先生用欣慰赞叹的眼光瞅着,一个劲儿地夸着。皇爷虽然皮厚,可也觉得有点……惭愧。
事实上,这只是他的又一次攻心之策。在李越命在旦夕,局势瞬息万变的节骨眼上,更换大九卿,等于是让整个朝廷的中枢机构停摆。他根本就等不起。比起他的面子和尊严,显然是李越的命更重要。所以,他破天荒地退一步、让一步,为得就是想将老臣们的心定下来,将这场风波平息下来。然而,事情的成效却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他看着他们真切感激、感动的目光,忽然真有点觉出权力与权威的天差地别了。这是更上一层楼,这是仁与法之间的完美结合,他的祖父、父亲都没有意识到的统治之道、君臣之义,却被他明白运用!他忍不住笑出了声。
梁储忍不住问他:“万岁因何事这般欢喜?”
朱厚照神思不著道:“朕只是觉得,这么真好。朕觉得,恐怕只有李越答应和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