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1 / 3)

谁知,刘太监一开口,却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他哽咽道:“李御史,他是自己想死的……”

户部主事李梦阳年轻气盛,又是月池的好友,自得知她的死讯,本就伤心不已,哪里听得刘瑾在此诋毁。他喝道:“胡说八道!难不成那四千将士也是自己找死的吗?万岁,刘太监分明是居心叵测……”

刘瑾叹道:“将士们实乃池鱼之殃,这也非李御史所愿。万岁,请容奴才细说。”

这时,勋贵们已经觉得有些不对劲了,他们有心阻止,可朱厚照已然哑声道:“准奏。”

刘瑾哭道:“边塞的百姓苦啊。「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1鞑靼人来犯时,只是抢财抢物,可咱们自己的官,才是生生把人逼得畜牲不如。宣府号称十万军户,实际只有三万。逃的人还有活路,留下的人却只能受煎熬。李御史和奴才,是看在眼底,痛在心底。”

英国公张懋道:“真真是信口雌黄,既是如此,何不上奏禀明万岁。圣上至明至圣,你们二人都是圣上的近臣,岂会得不到明断。”

刘瑾苦笑道:“牵连太大了。超品的贵胄,朝中的大员。哪里是我们得罪得起的。”

定国公徐光祚冷笑一声:“那怎么都杀了,怎么就得罪得起了。”

刘瑾目光亮得瘆人,他道:“得罪不起,但可以同归于尽。”

曹闵从袖中拿出奏本和供状,他磕首道:“微臣已然一一复查,无一是错杀之人,还请万岁过目。”

朱厚照道:“交由百官传阅。”

沉甸甸的供状被所有官员一个个地翻阅。众人脸上都流露出复杂难明之色。

刘瑾叹道:“自那以后,李御史就知时日无多。但他没想到,奴才也没想到,他死的竟是这般惨烈。在宣府衙门上,所有人话里话外都逼他去城外诱敌。一个体弱多病的文官,居然要去城外诱敌,开国以来,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吧!可他还是去了,而且成功将达延汗引到了埋伏圈了。本来,这时只要我们发兵,就能达延汗包抄。但是,就是武定侯的好儿子郭永,假借兵部的文书,将我们骗过去,接着封锁房门,言说李越不死,不得发兵!”

现场一片哗然。曹闵补充道:“臣亦是如此,他们借故让臣去安排伤员,一直谎称已然发兵。”

工部右侍郎张遇不屑道:“滑天下之大稽。三堂长官若想脱困,岂是区区一个郭永能拦住的。依臣所见,刘太监分明是满口胡言。”

刘瑾扯了扯嘴:“张侍郎说得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景,不就正是因为三堂长官迫于上官的压力,也想李越去死啊。他们本来是打算,李越一死,就即刻去救援。这样,人也死了,仗也能打赢。可没想到啊,李越的死讯传来,郭永还不肯罢休,他说「死个把些人算什么,不见李越的尸体,绝对不能发兵,不能给他一点儿活下去的机会。”

刘瑾看着诸人面上的痛色、惊色与愧色,愈发满足,他几乎是嘶吼道:“这个时候,四千募兵已然死伤半数了!李御史估计是做梦也想不到,他以为他死了,跟着他的士卒就有救了,可没想到,即便他死了,也不管用啊!”

朱厚照的手紧紧握住蟠龙的扶手,龙纹深深嵌入他的掌心,刺破他的皮肉,他却一无所觉。张遇一时也是张口结舌,他半晌方道:“口说无凭,你以何为证?”

刘瑾嗤笑一声:“以宣府士卒的供词为证,以他们给奴才的贿赂为证。要不是心虚,何必这样给奴才一个阉奴塞钱!奴才已然一一登记在册。奴才收这些,只是权宜之计,愿全部交予国库,还请万岁宽宥奴才的过错。”

曹闵道:“臣亦是如此,为防暗杀,只得虚以委蛇,还请万岁恕罪。”

朱厚照道:“朕明白你们的忠心。”

刘瑾一边涕泗横流,一边道:“奴才叩谢万岁恩典。”

保国公等人此时已然是身形摇摇欲坠了,他们张口欲言,却被朱厚照喝止。

刘瑾继续道:“这时,宣府的官员都急了,毕竟朝廷有失机罪,再耽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