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反而是倒退了一步,给了武将集团乘虚而入的机会。万一皇上拉偏架,他们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而诸如李东阳、谢迁等人反而乐见其成,他们都是心胸宽大,注重实务之人,明白大明如今这个军务,如果再不整顿,若再有一个外族大举入侵,就真的只能大家一起玩完儿。在共同利益面前,他们愿意让渡一部分权力,不争一时之长短。
还有一些中下级的官吏们,则将这次改革作为自己上升的终南捷径。这时的冗员已经非常严重了,洪武爷制定的俸禄又那么低,在肥缺上的官吏可以中饱私囊,坐冷板凳的小官就只能清贫度日。设武学、开武举都是大事,必然需要大量用人,如果他们积极响应,说不定就能受到擢升。ωWW.miaoshuzhai.net
这样看来,文官中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全盘把持武举、武学的权力。
对于改革的直接影响对象,军队中人反而大多较为麻木,一来八字还没一撇呢,没有必要着急。二来就算真的撇下来,世袭军官反正是混吃等死。而下层士卒要武艺没武艺,斗大的字也不认识一箩筐,这改革对他们也没什么用。只有少数如时春一样有梦想的青年,才会觉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