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墨玉做的这道菜叫绣球干贝,听名字就知道是一道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的菜肴了,不管是颜色还是寓意都适合匡大人的家宴。
除开干贝外,还需要用到白净的鱼肉、新鲜的虾仁,泡发的香菇切丝,冬笋丝、绿菜叶丝、鸡蛋清这些。
宋墨玉为了保证干贝的味道,还是选择把干贝加清水上蒸笼蒸到松软,又把蒸过干贝的原汤留下。
蒸好的干贝剔除边筋后裹进纱布,先揉搓挤压成丝绒状,然后加上香菇丝和绿叶丝搅拌均匀一块放到盘子里。
“虾仁和鱼肉剁好了。”解宜年帮忙把这两样食材剁成了茸状,又按照宋墨玉的要求往里头加了鸡蛋清、黄酒、葱姜汁水搅打上劲,让鱼茸和虾茸充分混合。
“好。”宋墨玉伸手把这些茸挤成了一个个差不多大小的肉丸,然后放到之前放着干贝丝的盘子里滚动。
颜色多样的丝条好似花瓣,裹住肉丸后真成了个绣球的模样,随即放到盘底刷油的盘子里上笼蒸熟。
“东家,锅烧热了!”有人喊道。
宋墨玉往锅里撇入一块熟猪油、一碗鸡汤还有之前蒸干贝用的原汤一块煮沸。加了些盐调味,又用生粉勾芡,然后浇到蒸熟的干贝球上。
干贝球整整齐齐摆在垫了一张绿色菜叶的盘中,犹如绿叶配红花,绚丽多彩,散发着它们独有的香气。
“行了,别都看着了,都上来尝尝。”宋墨玉摆完盘后擦干净手,把那盘绣球干贝摆到旁边的桌上。
解宜年率先夹走一个,他只咬了一小口,便觉得这绣球干贝口感嫩滑多汁,鲜而不腻。蒸笼让所有的汁水和香气都锁在这干贝球中,甘美滑润。
好吃!
四周其他尝过的人也是赞不绝口。
解宜年吃完抬头去看时,发现宋墨玉已经在准备做海参了,似乎是要做一道名叫金汤海参的菜。
到了匡大人说好那日,宋墨玉用过午饭后便带上余庆师傅做帮手。大部分食材已经先让人送了过去,她们两人则带着些调料还有趁手的器具一道往匡大人家里去。
路上正巧碰到个熟人。宝陵县厨师行会的会长吴奚松。
余庆看了眼宋墨玉,说起来他还在后悔上次请厨师行会的人,去观宋墨玉和解宜年的比试。吴奚松显然自视甚高,看不上宋墨玉,又想招揽解宜年,当日明面上虽然一团和气,可暗地里却起了龃龉。
但余庆见人三分笑,还是朝吴奚松点了个头。他手里提溜着很多东西,这就不怪他不行礼了。
没想到这回吴奚松见到宋墨玉却显得十分热情,明明还隔得远着呢,还大跨步朝着宋墨玉走过来,先行了个礼:“宋师傅这是要去哪?”
宋墨玉心里想着等会要做的席面,愣了会神才反应过来这人是谁。
对方客气,她便也露出个笑脸:“不上哪。不过新买了些东西。”
吴奚松也没多问,又拱拱手:“那您先忙,我改天再上门讨教。”
宋墨玉说着“哪里的话”,和余庆一块继续朝前走。她想都不用想吴奚松态度为何变化,必定也是为了那块御赐的招牌。
她纵使口碑做得千般好,万般好。一万个食客爱吃她做的菜,但是在厨师行会的人眼里,都抵不上官方为她说一句话。
她们俩是走了,吴奚松却还停在原地目送。他自然知道宋墨玉说的话是忽悠他,带着这么些东西,定是去哪户有钱人家做席面吧。他打量着宋墨玉去的方向,那怎么好像是去县衙的方向?
县衙里头谁人能请得起宋墨玉做席面,答案也不难猜。
匡英州来铱铱宝陵县一年,除了衙门必有的公事宴席外,从不设私宴。今天可真是头一遭。
宋墨玉旁的人都没带,就带上了余庆。余庆的手艺比起自己可是差多了。
吴奚松不由叹了口气。如果比试那日,他能放下成见,招揽宋墨玉加入厨师行会,那金字招牌的荣耀想必也能照耀到他,还有今日上门给县令大人做菜的差事,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