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2 / 2)

,往往则要付出天价维修费。

而想要把这么多国家、这么多型号、这么多不同体系的机车中所有技术和零件全部研究透彻、准备充分,对此刻的中国来说,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故而被称作“备件困局”

这个时候机车的故障率、事故率是后世难以想象的。

也不知道祁厂长等人怎么催促的。

当天下午,硅整流器样品就送来了,并且随行两名相关技术工人。

6Y2型机车检修、停放轨道。

几名这辆机车的检修工人,穿戴好防毒面具,小心地拆卸引燃管。

林巧枝皱眉:“这个防毒面具佩戴是不是不太规范?”

“林工您放心,我们的检修工人经常拆卸更换这个6根引燃管,熟练得很。”一个戴着安全帽的人抬胳膊擦了一下脸,指挥着,“搭把手、搭把手,拆下来就放到安全缸里。”

见林巧枝不是很满意的表情,祁尤给使了个眼色,那人又忙吆喝一句:“防毒面具都戴好,别嫌弃麻烦耽误干活,我平时给你们强调多少遍了安全第一,能耽误多大的事?”

每台机车要安装六根引燃管,其实引燃管核心本体不算特别大,但汞蒸汽在高温下易电离,一旦泄漏,会让人中毒,所以安装在机车上,需要安装多层外壳来防护。

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体积。

戴防毒面具又闷又视线受阻,还要做这种既需要体力、也需要小心技术的活,确实很憋屈,很多做熟的工人觉得没什么事,慢慢也就失去了敬畏之心。

林巧枝不由转头:“还是可以考虑开展一下科普活动。”失去敬畏之心,多还是无知无畏,林巧枝很少会这样,因为她清楚汞蒸气中毒这事绝对不是偶然,几乎每一趟出车引燃管内都是高温高压,但凡密封有一点没做好,泄漏中毒都是顺理成章的。

“我肯定督促安排下去,安全无小事。”祁厂长不免讪讪地,即便这不是他们厂的,属于铁道部的检修员,但毕竟是同系统,哪里想被外人指出不专业,实在是脸上有点不好看。

林巧枝点头,目光从机车上移回来问:“硅整流器的寿命理论上会更长,不需要像是引燃管每运行几百小时就要更换,硅元件厂有给出大致寿命数据吗?”

说起这个,众人就精神了,段霍道:“按照他们的经验是说10万小时,不过实际情况,说是还是要看机车运行状态和我们硅改的质量。”

“这个数据很不错了。”

林巧枝点点头,等六根引燃管全部运走,他们一行做硅改的人就上了。

段霍带人做改装主力,林巧枝做技术指导。

按照段霍的想法,有林巧枝可以帮忙把关、还能在关键部分上手操作,能让他的压力小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