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颜林知道, 这样的状态并不会持续多久。
但它会转向怎样的方向,却又显得那么的扑朔迷离, 让人无法预测。
这究竟是不是当局者迷,姜颜林也懒得再去深究了。
她依然有条不紊地走在自己既定的计划里, 为了这样一个即将实现的目标,她已经筹备了太久太久,绝不会让任何因素影响到自己选择的未来。
至于这个决定,到底该在什么时候告诉裴挽意。
姜颜林想,大概是在裴挽意肯给自己一个结果的那一天吧。
不轻易怀疑一个已经建立起信任的人,并不代表要把脑子彻底摘下来,装聋作哑地去当个傻子。
姜颜林如果真的想动手去抽丝剥茧,要不了几天就能自己找出答案。
她只是不想这么去做罢了。
就好比那个被设为免打扰的对话框,对面的头像和昵称都是一目了然的信息,只上网一搜索,就能找到完全符合信息的目标。
更别提,姜颜林作为半个同行,早就知道这么一位在业界小有名气的前辈。
当她还在公益性的杂志社里写原创短篇练手的时候,对方就已经是有了代表作的畅销书作家,作品早早卖出了影视版权,制作班底甚至是国际知名的演员和口碑极好的出品剧组。
姜颜林只是完全没办法想象到,这样一个曾经在网络上和书店里才能看到的名字,会在生活中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自己的视野中。
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的狗血故事。
“姜小姐的确很好看,长得特别像我初恋。”
在海边的那个夜里,一句略带挑衅的玩笑话被她当众说出口,引来周围朋友们的哄笑和打趣,却没有一个人当真过。
姜颜林想,自己也的确没有理由当真。
就像那份标题写着“INVITATION LETTER”字样的文件资料注定和她无关一样,最好是别太自作多情。
能让一位美国公民费时费力地出具这种邀请函,来帮助某一个人获得签证,又哪里只是“关系匪浅”四个字能概括的。
姜颜林当初申请美国签证的时候甚至都没想过动用这种人脉,因为人情实在是太大了,她不愿意为了一个签证而支付这么大的代价。
抱着能拿到就拿到,拿不到也随缘的心态,她反倒是运气不错地申请到了十年美签,哪怕允许停留的时间不是最长的180天,姜颜林也很满意。
要知道,对那些想要去美国结婚拿绿卡的人来说,有半个月的停留时间都足够了。
但对裴挽意来说,这几天的时间是不是足够的,姜颜林也无从得知。
只是现在的互联网实在是太“方便”,哪怕再不情愿,一旦使用了公开的社交媒体发布动态,也必定会公示所在地的IP,任何人都能一眼看见。
而销声匿迹了好几年的人,无论当初的名气有多大,现在也只是不温不火的状态,几个月才发布一条动态,还都是商业宣传相关。
当两条间隔了一段时间的动态显示的IP变化很大时,细心点的人都能一眼发现,在评论里关切地问一句:“老师最近去美国了吗?”
回复评论的人也很亲和,还发了个带着爱心的表情。
“是呀,准备了好久终于实现了[表情]。”
姜颜林实在很不喜欢这种查证方式。
但因为操作起来太简单,逻辑链也太过清晰,让她随手花一点时间就能得到巨大的信息量,以至于想要假装看不见都很难。
只是再多的,她就真的不想继续去探究了。
所有的第三方渠道得到的信息,都并不代表着事情的全貌。
就像记录在历史课本上的所谓的“历史”,也未必就是宏观角度下的真相,而是具有局限性的片面轮廓。
姜颜林甚至觉得,只要裴挽意能给出一个合乎情理的说法,那么别人说什么就都没那么重要。
事实是基于立场而出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