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的意见很大。”

姜颜林觉得这没什么好讨论的,随口回了句:

“你要知道,一切宽进严出的路,都是陷阱。”

裴挽意就笑了一声,没再讨论这些惹她不开心的话。

她抱着姜颜林,让她坐在自己身上,又仰起头去吻了那唇,只是吻着,来缓解无言的焦躁,填补缺失的能量。

姜颜林觉得她越来越粘人了,稍微拉开距离一段时间,都要加倍地粘回来,让人不得不思考这些年她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在每一段关系里都这个德性吗。

可她要真是一直这样体贴粘人,又怎么会把宓芸和李雨晴逼成那样。

是的,姜颜林从来就没有觉得宓芸和李雨晴后来的下场,是她们自己导致的。

之前姜颜林不过问,不干涉,只是在旁边观察,却也早就有了大致的结论。

她哪怕没有和这两个女孩有什么直接的接触,也基本可以确定,她们会沦落到这般田地,都是裴挽意逼出来的。

初见时,她们看到的裴挽意自然是光彩夺目,诸多光环在身,是人群中最亮眼的那一颗星星,甚至是高高在上的清冷月亮。

一旦这样的人释放出一丁点的对你的好感,都会被视为垂怜,感动和心动都无以复加。

尤其是宓芸和李雨晴这样本就缺乏安全感,又精神状态脆弱,对自身的价值感和成就感都很迷茫的人。

在得到这样看似完美的人给予的一点恋爱甜蜜时,引发的幸福假象将是前所未有的浓烈。

姜颜林甚至都能推断出,沉浸在这种幸福假象里的女孩会多么努力去把裴挽意放在心上,会担心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好,会虔诚又热烈地去付出和奉献,但也会因此而敏感多疑,经受不起一丝一毫的被冷落。

那么裴挽意又是怎么做的呢。

她会因为忙碌,或者别的原因,演都不演地去冷落对方。

可她真的不知道这样的态度,会引发什么样的情绪反扑吗。

姜颜林很早之前就知道裴挽意是知道的。

当裴挽意第一次把这样的伎俩用在姜颜林的身上时,无论是早上起来忽然不打招呼人间蒸发,还是同一天里买了情侣拖鞋送到家里的越界试探,甚至在电话里故意透露她在酒吧消遣,桩桩件件,都是要引出姜颜林的“情绪”。

裴挽意想看到这样的情绪,这是旁人对她在乎的程度的最直观证据。

可惜姜颜林没有让她如愿以偿。

那之后,裴挽意的确老实安分了一段时间,没有再频繁故技重施。

聪明人自然是会随机应变,不断因地制宜,调整策略的。

她明白姜颜林不是过去那些“吃这套”的人,很迅速地就改变了行动方针,开始摒弃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也不再维护她那完美到虚假的形象,用“厚脸皮”这一招数持续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