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她们这样的人,往往现实和网络是完全分开的,就好比姜颜林的各种社交账号都分了类,互相之间做好隔离,绝不混着用。

裴挽意的推特账号上也没有任何跟她现实相关的痕迹,除了转发以外,内容就只有游戏相关,以及偶尔发的一些画稿。

大多都是草图,看得出来没时间细化,画出来只为了取悦自己。

大致翻完一遍后,姜颜林对裴大小姐的偏好已经有了初步侧写。

喜欢竞技游戏的俗人。

从不碰竞技游戏的姜颜林如此评价道。

但她并不意外,裴挽意一看就是胜负欲很强的人,哪怕外表装得再好,那种自傲也是如影随形的。

自信与掌控欲,我行我素的自我,都是裴挽意这个人的一部分底色。

但这些,还不足以满足姜颜林。

她想要看到的,是更深处的更多。

爱搞暧昧的人都知道,主动并不代表会落下风。

如何主动,到怎样的程度,什么时机收回,什么时机示弱,都是刺激着多巴胺分泌的博弈。

姜颜林随手截图了一张裴大小姐ins上的不露脸照片,附赠一句评价:“灰色好看。”

那是裴挽意头发还没这么长的时候,一头凌乱的灰发,配上她的牛仔夹克,很随性的气场。

裴挽意的回复不慢。

“蓝色也好看。”

她没有截图,但姜颜林知道她说的是自己ins上的那张旧照。

雾霾蓝的长发自拍,同样没露脸。

话题围绕着染发,只简单几句,又岔开到了别的。

裴挽意拍了张正在喝的茶,背景是电脑前,标准的直男拍照水准。

姜颜林顺手就回了一张正在喝的冰豆浆,比她更随意,露出了桌上的其它摆设。

之后又是话题发散,吃了什么晚餐,健身做的什么,作息是几点。

一个边写文案边整理数据,一个边下国际象棋边画画,频率不高的闲谈维持了整个傍晚。

人的自我意愿是最显眼的信号。

有心与无心的区别,便在于多么无聊的日常话题都可以延续下去,每一个点到为止,都有下一句主动来承接。

在姜颜林看来,裴挽意并不是真正的被动型。

相反的是,她很能掌控主导权,哪怕她的文字简单到没有情绪起伏,也总能适时地操控进展。

就像现在,她随意而直白地问:

“可以加你的Steam吗?”

姜颜林很少将这种账号给出去。

她不喜欢隐身,给人一种见不得人的避讳感。

但不隐身,就会被随时看见她在做什么,用什么工具软件,在玩什么游戏,一周内的游戏时长多久,最近玩过哪些。

所以除了非常熟的亲友以外,没人加过姜颜林的Steam好友。

更别提暧昧对象和鱼。

然而还是那句话因人而异。

对姜颜林来说,裴挽意是非常有“价值”的。

她高傲得一目了然,但并不表里如一。

物质与样貌给她施加了诸多光环,那不可否认是吸引人的加分项,但比起得到一件珍宝,姜颜林更感兴趣的,是珍宝的由来。

像亲自撰写一部纪录片,用独到的理解,不偏不倚的笔触,将它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这个过程,对姜颜林来说,便是最大的价值。

只是在姜颜林不肯承认的地方,她同样也明白。

想了解你,是因为想得到你。

作者有话说:

普通人吃肉:好吃就行。

姜颜林吃肉:首先查成分,哪里生产的,哪里加工的,卡路里多少,是不是零添加(此处省略一百个查询记录)

天冷了,来点温暖人心的评评(伸手

第13章 第13章

好友位最后还是给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