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去吃苦,在顺风顺水的成长环境里,一点不愉快都会被放大十倍。
尤其是当物质上的需求从未缺失过时,心理与精神上的需求就成了唯一的追求。
而这也是他没从家庭里得到过,又在不同的人身上试图索取的。
姜颜林有时候想过,韩叙对自身形象的病态般的维护,也许有好几种原因。
他的家境出身让他不被允许做一个丢人的孩子,父母的苦心栽培也在他身上施加了无形的压力,让他必须是优秀的。
与此同时,他也非常明白,精神上的需求是更昂贵的奢侈品,只有他足够优秀与完美,才可能从他人那里得到这部分填补。
所以在朋友们面前,他是善解人意又温和耐心的形象,能力出众又可靠,情商高又为人低调,毫无攻击性。
而在异性面前,他更懂得投其所好,以此来拉近距离,提升好感度。
但其实姜颜林后来意外地发现,他的需求并不局限在异性身上,如果有同性能提供他那些精神上的需求,他同样会去积极地换取。
于是这个人的行为动机,人生的底色与成分,还有他种种思维逻辑的惯性,在姜颜林的“观察报告”里都已经非常完善了。
这是一个缺爱到可以不择手段的人。
最终又为了现实与利益去背叛自己。
姜颜林在裴挽意的身上,数次感受到了类似的味道。
但这两人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第一次见到裴挽意时,姜颜林的确对她的傲慢感到不满。
因为在人际关系的角度上,姜颜林向来倾向于和真诚的人来往,哪怕是埃尔这样的劣根性不少的人,起码也是简单易懂的。
但后来,姜颜林其实也承认,她对裴挽意的那点成见,更多是来自被人轻视而触发的不悦。
尤其是在她第一眼,已经对裴挽意产生了一点好奇的前提下。
韩叙是个很装的人,越没有什么,就越装什么,装到最后却又浑然一体,哪一面都是他,哪怕互相之间很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