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我听说你是新的侍郎后,心里还松了一口气,毕竟我们也是相熟已久。郑大人,恭喜你回来。”

郑山辞心胸一热,他还记得他到户部来找项郎中要款子的事,梅侍郎还帮他,开导他。

“能与梅大人一块做事,下官心中欢喜。”

梅尚书如今已是四十来岁,当上了尚书之位算是年轻。

“有些话我们改日再说,如今是要拨物资的事,昨晚已经有州府八百里加急递了折子过来,有三州都发生了地龙翻身,京城这块倒是不必担心,陛下跟魏大人亲自坐镇,又有户部的物资在,这般赈灾也有条理。”

“余下的颍州跟荆州还需要人去赈灾。”

郑山辞闻言心中一动,梅尚书说道,“昨日内阁商量出来了今早呈给陛下,估计陛下现在还在看。推荐的人是你跟崔子期。”

“你去颍州,崔子期去荆州。荆州的世道跟乱一些,崔子期早年在刑部做郎中,他去荆州更好。你有在新奉县跟在青州赈灾的经历,这般让你去颍州也是合适的。”

至于同样经验丰富的叶云初担任了大理寺卿后,他要在京城坐镇。京城中作乱的人也有,他是轻易动不得的。

郑山辞事先从梅尚书处知道了消息,这次圣旨让他去颍州,他当即就不再惊讶了。

“臣领旨谢恩。”

他从青州回来后在京城久居,担任了少詹事,现今已是许久没有出去了。

崔子期在都察院领了去荆州的差事。如今他家宅子都坍塌了,爹娘都是先住了亲戚家里,崔家还有其余的房地,却是不敢去赌,要等几日才敢搬进去。崔子期想着把荆州的事办得漂亮一些,请陛下赏赐一座新宅子。

崔子期开心的接下赈灾的事。

都察院的人都很羡慕他。

赈灾赈好了就是实打实的功绩,当然要是没赈好就会被削职,甚至砍脑袋。

郑山辞跟崔子期都还是年轻的人,如今魏首辅主政内阁,倒是愿意给这些年轻人机会。崔子期去户部清点物资,正好撞见了郑山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