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5)

的两个儿子,深刻地了结中国的现状。中央政府说要谈,地方军阀说要打,战局一边松一边紧,他们在首都晃着,可以说是无所事事,这一下子总算是统一了,都说要谈就好办了,他倒是觉得战家父子说话要比永远言不及义的江总统要舒服得多。

杜北首先到京,一下火车就大放厥词,说是被战小七逼迫而来,怕是在前线血战之后再像战子楚那样死于非命,自己数万弟兄血战经年可不想被扣上个大帽子出卖,因此他来是要给联军兄弟们一个交待。

汪墨涵随后入京,三家之中汪家军威最盛,铁骑当年踏遍大半个中国,如今重新回归中原,很是导演了一幕精彩的入场仪式。春风社暗中计划要搅了汪墨涵进城的秩序,当真动刀动枪不合时宜,只得捣捣乱。汪家入城的那日,骑兵编队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地列队入城,旁边围观的学生打着欢迎的横幅欢呼迎接,中原多年不曾见过兵火,日本人的叫嚣威胁却是时刻威胁,政府一向是秉行防民胜于防川的政策,这一日入城,却是俨然成了一个节日一样。几个特务偷偷藏了鞭炮,看见汪家马队过来,点燃了扔于马蹄之下,心想惊了马必定是一片混乱,践踏民众,汪家做的这场秀也就完蛋了。可是没想过汪家这些战马是久经战阵的,巨炮猛轰尚且勇往直前,几串鞭炮算得什么。队列稍有凌乱很快恢复正常。汪墨涵的卫队长梁文艺眼尖看见一个特务正要钻入人群中藏匿,眼明手快纵马追过去,马刀出鞘一下子将他背上的衣服挑破,手腕一翻,换了刃口,一个用力,那个特务便被他挑着衣服,挂在马刀上提了起来,长刀回鞘,已是抓住那人脖颈,掼沙包一样掼在“维护治安“的京畿卫戍官员的面前,江总统派来迎接的专员刘长卿只得苦笑,春风社偷鸡不成蚀了把米,面子丢得不小,汪家骑兵队伍一路行进,身后那几个扔鞭炮的特务已是被学生民众发现了踪迹,摁住一阵的暴打,中央日报长篇累牍介绍汪墨涵的经历传奇,他如何受日本人逼迫不从奋起反抗,如何和战子秦暗中联手收拾了要当汉奸的二叔,又如何借道东瑾长途奔袭抄了日本人的后路,中间悬疑诡谲,艰险壮烈描述得惊心动魄,让人目眩神迷,柳鹤捉刀,韩玮亲自校改,一经见刊果然惊天动地。

战子秦最后到达的时候,并没有刻意造什么声势,声势却已是在等着他,他下车,夏月从月台上的车子里下来迎接他,不住亲吻他怀里的两个粉雕玉琢的孩子,就这一个场景便谋杀了不知多少记者的菲林,英雄美人,柔情蜜意在这个艰险灰暗的年代格外得引人遐想。战子秦踏下月台的那一刻,江总统便后悔小看了这个毛头小子,他连孩子都敢带来,那是胸有成竹了。

战子秦肃然接受记者询问,没有一句空谈,沉声陈述,“子秦来京,一则血战经年,日寇已成强弩之末,即今国际调停开始,如可借此机会勒令日寇归还我疆土,承诺永不再犯,乃是国之大幸,我辈之最大期许。子秦此来盼望调停结果无愧民族国家,无愧血洒疆场的烈士仁人。二则,联军是全国联合抗日之产物,我们与日军血战最久,经仗最苦,却是非议最多,子秦此来愿与天下民众,诸位领袖一一分说,为联军弟兄之忠诚昭雪……”

胡百川陪着姜中远听着广播里战子秦的报道,不由得都是沉默,这个战小七这是要来替战家算账了,怎么算?帐可是挂在总统的头上啊,连新生的儿子都抱过来了,他是打算颠覆政府么?

战子秦自问要做就要做大事,夏月入京出乎他的意料,应该说效果是出奇的好,龙山岳受他胁迫保护着夏月,他一直观望姜中远竟然也是暗中派人维护着杜家,这个时候他便有了信心,带着儿子进京来了。

夏月依旧是有些担心儿子们的安危,可是战子秦却是老神在在,带着她开始周围拜访。当年先江总统起家靠得是徽系财阀,江家兄弟先后执政,徽商入京已成大事。然而徽商虽然入京,也有从政的,毕竟底子是在清平清南,素来低调讲究无为而治。东瑾距离清平近,又靠海,徐世经营东瑾多年虽然人被罗东来和战京玉挤兑离开了东瑾,但是徐世的势力还在,战子秦主政东瑾更是给了他重领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