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系好的姐妹。

【Sunny,你要休假了呀?那接下来那个项目谁帮你看呀?我怎么听谣传说你不想干了?真的假的?】这是关系一般但工作上很需要她的同事。

【Sunny,亲,你休假前记得回我邮件哦。顺便麻烦你写个 memo,不然后面的事我怕说不清楚啊,亲。】这是惦记她的位置,想要急着取而代之的竞争对手。

筱曦在上飞机前一天晚上,回邮件还回到夜里两点,在邮箱里设置了自动回复之后,宁筱曦把自己整个人扔在了床上,心里乱糟糟的。

不留恋?不犹豫?不纠结?骗谁呢!

六年的时光,没有恋爱,没有生活,甚至没有休过几天真正的假期。这份工作,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她曾经以为,她会在这条康庄大道上飞奔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直到……老板命令,让她必须亲手开除一个那么努力那么勤奋的下属。

那个小姑娘多么像曾经的筱曦,因为想要变得更优秀,所以每天在空调都已停止送风的办公室里熬夜做项目,写文档,总是精益求精地多做一点,达成了很多超预期的目标。

而这一次,仅仅是因为在一个创新试点项目中,小姑娘一时疏忽,得罪了一个恶意来碰瓷的投诉客户。

那个客户不止自己是个律师,偏巧还是某个监管部门领导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抓住了小姑娘的一句“口误”,便穷追猛打不依不饶。老板被胁迫得没办法,最后只得赔款屈服。

大外企里这种事,本来可轻可重,却偏偏赶上全球总部严抓客诉管理。大老板为了紧跟内部形势,向总部表衷心,就回过头来追究责任,杀鸡儆猴,要给小姑娘定个严重违规,按律开除。

那一刻,筱曦真地压抑不住心头的质疑了:

尝试新项目难免有风险,难道试错的代价都要执行的人来承担吗?这样处理员工,以后谁还敢创新?谁还敢做事?

公司做的是 To C 的业务,总会碰到客户的各种无理要求,难道,不分青红皂白,不问事情原委,只为了所谓的“上帝”满意,和鬼扯的“战略政治正确性”,就可以随便牺牲一个有价值的员工吗?

而最让她不能接受的,其实是老板们那套道貌岸然的说辞难道,只有毫不犹豫地亲手开掉这样一个员工,才能证明她宁筱曦足够成熟和理智,是合格的管理人员吗?

其实,宁筱曦早就开始怀疑这一切了,大约就是从她进了高潜计划开始。

最近一年,宁筱曦不停地帮部门老板做着汇报 PPT 和战略执行计划,每天陪着老板在不同的会议里疯转,听不同的人讨论各种“高大上”的问题。

很多人羡慕她,甚至嫉妒她,公司里各种风言风语,以为她获得了大老板的青睐,有了更多“曝光”的机会。可实际上,这种会议里,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角落里旁听,仿佛一个隐形人。

但正是这种旁观者的位置,让她亲眼看到了大老板们是如何打着“战略”的旗号,互相推诿,彼此制衡的。

似乎,没有人在乎真正的去解决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