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被刚进门的陆知盈听到,章茗想冲上去反驳却被她拦住。
陆知盈面无表情地路过众人,走到那始作俑者面前。
“这位小姐可知诬蔑朝廷命官的罪刑?”
一旁的章茗机灵地补充道,“轻则杖二十,重则流放也不是没可能……”
那小姐娇生惯养的,哪里见过这场景,可是下不了台,依旧嘴硬地叫嚣。
“即便有所出入,敢问尉时野心中有你吗?”
陆知盈浑身一怔,半晌,她对着投向所有目光的众人,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掷地有声。
“我与尉大人早已和离,从此路归路,桥归桥,还希望各位同僚多为民效力,不要再传谣。”
说完,她转身径直离开,如一阵风。
尉时野怒摔杯而出,闻箫箫紧随其后。
他本在疑虑究竟是谁知道他的这些隐秘之事,看到跟在身后的闻箫箫,心中了然了一切。
尉时野声音冷得吓人,“是你做的。”
他语气笃定,将闻箫箫准备好的说辞统统咽了回去。
闻箫箫心虚地解释,“我只是说了事情的真相……”
“真相?”他冷笑,“真相就是我两年前醉酒错认了人,为了弥补她才去向陆家提亲,她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错!”
闻箫箫沉默地呆站在原地,突然痛苦出声。
“尉时野,你心悦她,是不是?”
他没有回答,只是径直离开了酒楼,看着邺城的夜色,忽然想起那日陆知盈告诉他何为当官时的模样。
沉着又自信。
她再也不会是那个一直等他归家的陆知盈了。
酒楼宴席虽散,外边的谣言却不止,甚至小报也拿他们大作文章。
还有不知情的百姓来到府衙,恳请府尹大人辞掉陆知盈,觉得其品行不端。
“这些人还真是,恨不得把你扒层皮。”章茗恨恨地说。
“因为我才影响了刑部,真是对不住大家。”
府尹大人闻言摆摆手,“你愿意来邺城,是邺城百姓的福气,只是接下来,你打算如何做?”
陆知盈望着窗外枯黄的老树,锐利的目光似乎看着那些恨她入骨的人。
“我不会躲的。”
次日,陆知盈休假回了趟汴京,上达天听,向皇帝讨恩典。
多年前,她断下王府投毒案,救了皇帝的亲弟弟,只是那时皇帝不知她就是仙姑断,如今她想请皇上颁发一道圣旨给她,传至邺城汴京。
皇帝得知陆知盈的身份很是高兴,“你们父女可真是我京都的福报,不过一道圣旨,有何难办?”
随着圣旨的下达,还有皇帝钦点的仙姑圣手嘉奖。
陆知盈不仅是民间的仙姑,更是被皇家承认的断案高手。
圣旨颁布:
“刑部尚书之女陆知盈,勤勉聪慧,为民谋福。
京中流言不实,朕已查明,原是大理寺少卿尉时野酒后误事,成婚后未尽丈夫职责,故而和离。
此后若再有诬言惑众,望刑部按律例重罚。”
一时之间,流言不攻而破,但是百姓的目光也是雪亮的。
一通捋下来,明白人立即明白是尉时野始乱终弃,不堪托付。
大理寺日日收到民间百姓的诉状,要求大理寺革职尉时野。
而陆知盈的亲信们更是不忍她受委屈,道出了多年的事实。桩桩件件,实在不算冤枉了尉时野和闻箫箫。
不论是丢下她一人在郊外去见闻箫箫,还是在被热汤烫伤时,尉时野丢下受伤更严重的她带着只是手背受伤的闻箫箫离开,抑或是丢下她一人面对穷凶恶极的歹徒……
这已然超出常人能接受的程度。
大理寺不堪重压,大理寺卿脸色铁青地看向沉默不语的尉时野。
“事到如今,你也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吧,不必来大理寺了。”
尉时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