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怀鹤单手掀开窗帘, 外面天光大?亮:“一个时辰的路程。。”
早就到了, 是归雪间睡了一整个晚上。
车停在通往归元门的路口?,归雪间同于怀鹤一起下了车,两?人沿着山间小?路,一直往上走。
清晨的太阳不晒,穿过林荫散落在归雪间的脸上, 他一边吃点心, 一边听?于怀鹤讲述归元门的旧事。
据传归元门是由某位飞升了的仙人创立的, 《大?归经》是本精妙绝伦的功法,可惜对修行之人的心性、天赋、根骨的要求都极高, 稍有欠缺, 修行一生也只?能碌碌无为,无法真正踏入仙门。师祖曾对于怀鹤开玩笑道,他们这门功法好处有三,一是修为高深时灵力如大?海般滔滔不绝, 二是上限不可估量,修成后足以成仙,三是不用担心被人偷盗抢走,《大?归经》就是丢在外面,路过的人都不稀罕捡。
听?到这里,归雪间的脚步一顿。
他想起于怀鹤写下的剑法《千秋岁》,也是难的后世晚辈们叫苦不迭,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
于怀鹤问:“怎么了?”
归雪间摇了摇头。
也不大?一样。至少《千秋岁》学得一招半式,在同辈中就所向披靡了。《大?归经》学到半途而废,就仙途无望了。
他说:“觉得你好厉害。”
于怀鹤看着归雪间,抬手为他擦去唇边的点心碎屑,随意道:“还行。如果你没有丢掉仙骨,也可以好《大?归经》。”
归雪间:“。”
他不可以。他这辈子也练不好《千秋岁》的。
归元门地处偏僻,功法又太难,找不到什么有天赋的弟子,时间久了,越发没落了。
历代门主都很?随遇而安,认为修仙之人不应争权夺利,应当顺应自然,修身修心修道,不苛求一定要将门派传承下来。大?千世界,有些东西就是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不必勉强。所以归元门也很?少在修仙界招收徒弟,大?多是在俗世里捡人,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大?海捞针,能捡一个是一个。
这样的教导之下,学成之后的弟子也很?少留在归元门内。到了师祖这一辈,他有一个师姐,一个师弟,修为有成后全都畅游天地,不知所踪了,独留他一人被迫成为门主。
师祖讨厌出?门,却也不得不外出?捡弟子了。
大?弟子于行竹出?自钟鸣鼎食的世家?大?族。九岁那年,她在外面踏春放风筝。风筝线不小?心脱手,她追着风筝跑了好几里路,遇到了外出?的师祖。师祖飞到半空,帮她把风筝捉了回来,又察觉到她有修行《大?归经》的天赋,便?登门拜访,想收于行竹做徒弟。
那户人家?以为来了个骗子,将人打了个回去。师祖没有恼怒,也没有强求。离开之际,于行竹撞倒屏风,挣脱仆从束缚,一定要去修仙。
师祖一挥手,两?人驾鹤而去,徒留满屋难以置信的凡人。
归明玉是乱世中的孤女,无名无姓,师祖捡到人后,让她随了归元门的姓氏。
收了两?个徒弟后,师祖自觉对得起归元门的先辈,自此往后又很?少外出?了。
说到这里,两?人正好走到归元门的正门处。
与一般修仙门派或巍峨或仙气?飘飘的建筑不同,归元门看起来过分简单朴素。枝叶掩映间,依山傍水建了两?排屋舍。
大?门合着,但是没锁。
于怀鹤推开门,握着归雪间的手,两?人一同走了进去。
归元门的屋舍建在山腰处,上面的地方本来开辟出?来,留作弟子们修行之用。后来弟子太少,练武场就荒芜了,抬眼望去,满是郁郁葱葱的高树。
于怀鹤领着归雪间,前去祭拜师祖。
推开门,墙上悬挂着六副画像,最先的那一副是四年前去世的师祖。
归元门的一切仪式都简化了,不讲究过度祭拜。拜一拜自己?的师父师祖就算了,再往上一辈,连面都没见过的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