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1 / 2)

念离默不作声地看看安以墨,低头失笑。

下人不明就里,问:“主子,然后呢?”

“然后我们就偷鸡摸鱼,炖了鸡汤,下了鲫鱼,该补身子的补身子,该下奶的下奶”

下人一听脸都绿了。

“咱回去偷,不会被发现么?”

“就说安家列祖列宗显灵了”安以墨毫不在意地说,“哎呀呀,我这般物尽其用,祖上有知,必夸奖我是个”

念离这一回又抢了一回先,脱口而出:

大孝子孙。

凡人俗事

四月末的时候,念离九月早产生下一女,单名一个“岚”字。

这个时候,安以墨已经重登溯源首富,家业已经在南通郡全面铺开,成为方圆千里相当当的一号人物。

安园大庆,远近来祝贺的,不下三四百人。

安园趁此机会,新纳了一批下人。车夫、伙夫、更夫、婢女、老妈子,共有百来号人。

大家富园,昔日光景,可见一斑。

席间,溯源商会借机献好,又将会长的名头扣在安以墨的头上。

而故意姗姗来迟的吕大人,带来了一个不算好也不算坏的消息。

入夏时节,南通郡守朱湘将下溯源来视察工作,主要就是跟进一下安以墨改过从新白手起家的奋斗史,欲上报朝廷作为先进事迹标榜一番。

而在此之前,南通郡其他几个稍大的城县的几个县令都要预先来溯源踩点,做好接待工作。

这叫上下一盘棋,统筹划一。

作为主要接待方,安园势必要破费一番。

上面决定把安家被没收的家产,让安以墨任选三家,作为补贴。

这对于这大半年经营得半死不活的安家产业来说,是个欢喜鼓舞的消息。

木材店的说了,安大少,安园需要休憩,您挑了我去吧,准没错。

瓷器店的说了,安大少,您府里的花瓶瓷碗的都被砸的砸抢的抢吧,小店给您补上。

绸缎庄的说了,安大少,夫人和小姐都得添点新衣裳吧,天说热就热了。

安大少摆摆手,说,当初落魄了,各位都巴不得跟我们安家划清界限,求你们借袋米都难,我如今自力更生,联合作坊有木匠,有做瓷器活儿的,有织布刺绣的,要你们何用?

挑来挑去,安大少挑出的三家,让溯源人民又一次傻了眼睛。

第一家是间客栈,早在安园还富庶的时候,这家客栈就因为地处天上人间旁边而生意黯淡,后来安家落难,没了大树,几乎要人去楼空了,堪称溯源闹市区的一景。

第二家是间信栈,由于送信送物这行当投入甚大,安园又常年只在溯源发展业务,当初安老爷子一时兴起投下的生意,基本已停业整顿多年。

第三家是棺材铺子,本就是没人愿意做的行当,可是少了也还不行,就一直在阴暗的角落里,等着客户上门,常年处于守株待兔状态。

三间铺子由上面审批下来,不到半个月就走完了程序,十分利索地批给了安以墨。吕枫本来是想卡一下这傲气十足的安大少,没想到朱湘有指示:

他开口要的都是最不济的买卖,想他也是明白人,不敢乱要,还算明理。

如此这般,入夏五月,店铺到手。

第二天,安以墨就带着一群人上闹市拆墙砸匾,好不热闹,大家纷纷来看安家大少又有何别出心裁的主意了,等了三日,终于见了分晓。

原来安以墨将客栈卖给了天上人间,做扩张用,也不要分厘,只跟老鸨谈好了,日后天上人间赚十两,有一两是姓安的。

而早已对身边的空楼垂涎三尺的老鸨也半推半就地应下来,许多年后,当春泥盘下了整个天上人间,拿了账簿一瞧,恍然才发现,这安以墨一分力没出,十多年间,足足又赚出了一栋客栈来。

至于信栈,安以墨倒是好好整修了一番,雇了百十个信使,又雇了十来个坐堂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