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满一土篮子草根,两人就先把草根倒到路边,等太阳出来,草根就能晒干,它们也就再也没法发芽了。
就这么干了五六天,这三分地算是彻底开好了。至于其他那些地,也只能先放着了。往好处想,至少秋冬的柴火有地儿寻了,地里那么些树枝子和杂草,尽够用了。
割下来的杂草,都给秦大川结结实实地摞成了垛。现在天冷,自是用不上这些。待天热起来,再烧树枝,炕就热得没法睡了。烧些杂草稻草再合适不过了,又能燎炕,又不会烧得太热。
那些草根则被扔在角落里,上面还带着好些土坷垃,得再磕打磕打才能用上。只眼下秦家人都没工夫管这些。
捡回来的石块挑那细小的铺在大门口、院里这些走人的地方,大点的石块则被堆到篱笆边上。这些篱笆已经有些年头了,有不老少已经东倒西歪的了,很是需要块石头来帮它们立起来。
瞧着吧,在农家,不光是一草一木,就是块石头,都有自己的用处。
等这些零零碎碎的活计都干完,就只剩下一件最重要的事儿了:这地该怎么种?都该种些啥?
26. 第 26 章 春耕
从县里领回来的粮种有大豆、粟米、小麦和高粱, 甚至还有两斤稻种。听县里文书说,上头要推广这水稻。他们这儿现在是头一年,因掌握不好这水稻的脾性, 不知出产几何, 所以一户只分了两斤。
就这还不是所有人家都有, 大多人家都还在观望, 所以领的人并不多。秦大川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听人家在推广, 就应了下来。
粮种拿回来的时候, 他也没提,就直接给扔到下屋去了。等荒地开完了, 研究种地的时候, 他才想起这茬:还有两斤稻种在那儿积灰呢。
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 这下荒地可有种的了。只这事光秦雅自己知道可行, 那两人并不知道。看那俩人在那儿愁该种大豆还是高粱,秦雅心里憋了一肚子的话就是说不出去,急得她都有点坐不住了。
对面俩人终于注意到她了。陈氏见她坐立不安,问道:“丫, 咋了?这炕也不热呀。”
“不热, 不热。就是吧……”秦雅在这儿吭哧半天也不知道咋开口,难道又要说这是做梦知道的?
“姐, 你是不知道荒地该种啥?”秦大川灵光一闪, 开口问道。
秦雅这心终于落回肚子里,她弟在那儿说了半天, 就属这句最得她意了。
“娘,这块地咱们种水稻吧!”
“咱们以前也没种过那玩意儿,也没人知道该咋种啊!”陈氏不同意, 理由很充分。虽说那是块荒地,但也不能拿来随便种。种上大豆起码还能收点豆子。
“娘,我听说那水稻可比大豆贵多了。早前在老家的时候,我搁县里就听人说起过咋种这个。那块荒地边上正好有条小溪,要是种大豆,其实不太合适,豆苗刚长出来时太湿了就不爱长了。”
陈氏一听,也回想了一下自家种豆那块地,发现还真不是离水太近的地方。但她还在犹豫,要是种不好,这块地可就一点收成都没有了。
“没事,娘,听人说,种地前县里会来人给讲解咋种水稻。是吧,大川?”秦雅忙向秦大川递个眼色。
“对对,娘,是有这么回事。都怪我,给忘了个一干二净。”秦大川倒也乖觉。
“是嘛?真有人来给讲?”
“有,有。我们还能骗您。再说了我也不能拿自家地瞎种啊。”
“那行。那等人家来了可得好好打听打听。大川,你多去学学。”
至于那块田地,就好办多了。他们打算还按着以前的法子来:一茬大豆一茬粟米。小麦和高粱则和大豆一起播种。
荒地既是要种水稻,就先忙活田地这边。也是巧了,秦家这块田地紧挨着张家,也就是赵嫂子她家。秦家人把荒地开出三分后,就把精力放在了田地这边。地里的杂草早已收拾干净,只剩犁地了。
这都过去几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