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嘴里答应着收了起来,又问:“刘媒婆给算了个日子,就在十天后,你那天有空没?”

刘力算算日子,道:“有空,最近衙门里没啥事。”

“那成。到时别忘了提前回来。”

刘家选的过礼日子正好在秋收前,就是想着趁没秋收,大家伙都有时间。若都挤到秋收后,不管男方家还是女方家,都得忙不开。等过了礼,就开始秋收了。

秦家今年的秋收全是在秦百福的指挥下完成的,先收麦子、高粱,接着是水稻,最后才是豆子。

去年秋收时,地上落下不老少麦粒,陈氏领着秦雅和天冬蹲地上捡了半天才捡干净。所以,今年陈氏就提早做了准备,她让秦大川去借了个磙子,把院子前前后后都给夯了好几回,直到确保这院里一脚踩上去硬邦邦的。等把麦子割回来,放地上打时,那地面硬硬的,麦粒就不会往土里钻了。

陈氏的这个法子还真挺好,至少比去年省事多了,地上虽有麦粒,可并不多,只要拿笤帚一扫收进筛子里,把土筛出去,那麦粒就都干干净净的了。

最后就剩下大豆时,才是真的难:秸秆早被晒得脆脆的,上面还有小绒毛,摸上去直刮手。若是直接上去抓,那豆子还都扑啦啦往下掉。

秦百福对这个情况自是早有准备,他预备和秦大川一起割秸秆,陈氏和秦雅两人装秸秆,至于天冬,就拎个小筐,在地里头捡豆粒。

秦雅还提前做了几副手套,这手套和手闷子不一样,是分指的,干起活来一点都不耽误事,而且她外头用的是麻布,中间垫了一层棉絮,这棉絮还是弹棉花时剩下的碎棉絮,最里层用的则是软布。外头用麻布,是因麻布粗糙,禁磨。里头用软布,是怕手磨坏。

没成想,秦百福却不用,都活了大半辈子,啥时割秸秆还用戴东西了?他又不是那小姑娘,还怕手伤着。可秦大川却没管他爹在那儿瞪眼,直接就戴上了,去年割秸秆时,他那手都给划了好几个口子。

人多干活就是快,尤其秦百福还是个老庄稼人,干活自然更是利索。去年秦家几人干了三四天才干完,今年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把豆子给运进了家门。

相比麦子、高粱这些,打豆子相对要简单一些,拉回来的大豆秸秆晾上几天,铺到地上用连枷拍打,金黄的豆粒就都簌簌掉下来了。收起秸秆时再用力抖抖,就能把剩下的豆粒也给抖下来。

大豆秸秆虽然没法喂驴,但可以用来烧火。拿草把火引着,就可以往灶坑里填大豆秸秆了,秸秆早就被晒得响干响干的,一挨着火就噼里啪啦地着起来了,比树枝子啥的可要着得快得多。

秦家的这个秋天过得忙忙碌碌的,可算把粮食收进了仓屋,冬日里的柴火也给垛成了垛。然后,一家人就开始忙着嫁闺女了。

在关外,娶亲前男方要给女方送离娘肉。离娘肉又娶亲前一天或者三天送的,也有娶亲当天送的。在永安县,娶亲前三天,男方过来送离娘肉。离娘肉并不是随随便便割一块肉就成的,那都是有讲究的。离娘肉要选猪肋条肉,具体多大视男方家的情况而定,从几斤到几十斤都可以。

肋条肉就是带着肋骨的肉,肋骨可以是两根,也可是六根,毕竟六六大顺嘛。形状也有要求,必须是条方肉,不能给切得歪歪扭扭的。且这离娘肉必须是一刀割下,不能一刀没切完又往上找补。离娘肉中间还要上下再割一条缝,寓意新娘出嫁,要和家人分离。切下来的离娘肉还要用红绳系上,和其他礼一起送去女方家。

女方接了礼后,也要回礼,一般是在篮子里放大蒜、姜和葱,寓意亲事算数。

送过离娘肉,女方家就要在成亲前一日或两日把嫁妆送到男方家,民间称为“铺床”。

秦家的嫁妆是陈氏准备的,小到面盆、脚盆,大到炕柜、炕桌,一应要用的物什几乎给备了个齐。陈氏这么做也不是没有缘由的,嫁给王三时家里条件一般,只得点压箱银子和被子、衣裳做嫁妆。现下不止家里条件好了,自己手里也有了银子。

家里的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