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没少在燕王面前诋毁韩皎的人品,他既开心自己少了韩皎这个可怕的竞争对手,又嫉妒韩皎竟然能游刃有余地周旋在三位储君人选之间。

刘通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么些年,遇见过有手段的佞臣也不少,但这些人多数只能在一个主子手下尽可能展现能耐以求重用,还从没见过被主子们争相器重的臣子。

韩皎这人就很邪门,燕王、端王和翎王竟然都很喜欢他,听说他还促成了端王与燕王和解。

不得不说,这小子虽然趋炎附势,但实在是个匪夷所思的能人。

所以,刘通打心眼里嫉妒也佩服,韩皎主动拜访,让他受宠若惊,所以出门迎接时,表现得就跟至交好友三十年一次的重逢一样。

刘通的热情让韩皎松了口气,既然对方有意示好,韩皎也礼尚往来,第一次称呼刘通为“先生”。

从前他都称他刘大人,刘通从前直呼他韩皎,今儿也破例亲切地称呼他小白贤弟。

两人嘘寒问暖,互诉了一阵根本不存在的离别思念,刘通便吩咐下人摆宴,招待贵客。

韩皎对他的热情有点发毛了,这家伙该不会是打算结交他,方便接近太子,为自己的未来打基础吧?

那可就很不巧了,因为韩皎是来劝他辞官的。

2

韩皎的伴手礼选得十分恰当,奠定了双方平等姿态的基调,宴席上,刘通对他的态度也是他所期待的那种分寸。

起初韩皎说了些世事无常、君心难测之类的套话,紧接着一本正经地赞叹刘通的功劳。

而后,他夸赞刘通是性情之人,这样的人最是忠诚义气,无愧是燕王多年来最信任的人。

这些彩虹屁,都是为了接下来要说的事打基础,但刘通没察觉异样,听得很是受用,不断要跟韩皎干杯。

韩皎不能喝酒这毛病,是真容易误事,毕竟这几千年的酒桌文化在哪都不过时,他不喝,很容易被当成傲慢蔑视。

为了避免刘通误会,韩皎十分诚恳的描述了自己酒后嚎啕大哭的窘态,说自己一杯酒下肚,就三日起不来床,前几日告假在家歇息三日,就是因为去燕王府上喝了一杯酒,事实上是半杯,就起不来了。

那酒宴有皇子在场,这话做不得假,刘通也就真信了,让他以茶代酒干了几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