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种固定套路:引经据典,论证某个先贤思想的正确性。
这就好像做理解题,文章作者本人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考试标准的答题思路。
讨论持续了近两个时辰,八皇子和十皇子都已经下课踢球去了,只剩下韩皎还在独自面对问题学生九皇子。
其实不能简单的把谢夺归类为学渣,因为韩皎发现,谢夺很擅长处理实际问题。
比如,韩皎试着谈起某些文牍房里保存的危机事件记录,谢夺只需简单询问一些必要信息后,就能果断给出详尽可行的解决方案。
思路出奇制胜,直指要害。
怪不得皇帝批折子的时候喜欢拉上谢夺帮忙,这小子的办事效率简直不可思议。
可这种整体化的缜密判断力,导致谢夺不适应策论的模式套路。
他其实不是写不出严谨的策论,而是因为对细节的严谨,没法随意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去论证某个先贤的哲学思想,很多时候,他甚至认为先贤的论点本身都不够严谨,经不起推敲。
写策论这件事在谢夺看来,费劲且毫无意义,所以他总是回避。
韩皎下了最后通牒:“殿下,逃避不能解决问题,您不试着习惯策论的传统写法,皇上只会逼您写更多策论。”
“我写不出来。”谢夺死猪不怕开水烫。
韩皎危险地眯起眼警告:“少写一篇策论,照规矩,要打十下手板子,殿下还有四篇策论没写,那就是四十下手板子。”
“先生要亲自动手么。”谢夺突然笑起来,胳膊支在书案上,一手托着侧脸,态度散漫地盯着小神童:“拿出你砍树皮的力气,亲自对我动刑。”
韩皎瞳孔骤缩:“……”
明白了,全都明白了!
臭弟弟早就想出了最佳应对方案:以后不想写作业,就让韩皎打手板子。
十下手板子换一篇策论,学渣的最优抉择,因为棉花先生下手不会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