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欣然重返北京读高二的时候,陈郁森被迫服从家里安排,去了ucLA的商学院。
成欣然也没有选择回到实验中学,那里的学习节奏太快,与她的预期不符。她在原先的班主任徐老师的帮助下,找了一所专门复读的高中,这里大多数都是像她一样的艺考生,条件肯定是不如实验,但相对自由。
后面的日子里,成欣然独自复习备考,一门心思钻到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里。
她与陈郁森一直保持联系。
“ethen,你不要跟家里人争得太厉害,到了大二你可以辅修艺术学。”电话里,她还在劝他。
“艺术学学的是艺术管理,跟电影有半毛钱关系吗?”陈郁森家里在杭州有美术馆,他父母也是各个大画廊和拍行的常客,“他们让我辅修也是为了家里,我他妈的为什么就不能为了我自已?”
无论什么样的家庭出身,选错专业都与选错人生无异。
陈郁森开始逐渐向成欣然展露自已真实的一面。
成欣然暗自叹气,只能找些无关紧要的话安慰他:“等你从ethen变成陈总,在国内开电影公司还不容易?以后我还得去给你打工呢。”
电话里她装着笑得呵呵的,陈郁森却一言未发。
经过象山那一段日子,她和ethen之间似乎建立了很神奇的关系。这样跨越大洋和城市的密切的联系,任谁都会联想到友达以上的男女朋友,但他们之前却并没有。
成欣然很清楚自已心里有一个人,她知道陈郁森的心里也有一个人,那个对象模糊又真切,是无法触碰的禁忌,也是他一直以来秘而不宣的存在。
他们更像是目标一致的队友,同时也是能为彼此雪中送炭的朋友。
高三的那个寒假,成欣然已经尽可能地准备好一切,但她依然对考电影学院没有把握。毕竟录报比太变态了,而且她心里也明白,她在背景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在剧组时又听到不少所谓考试的黑幕,这对她来说都是无形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