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吩咐人去章韵竹的院里送点东西,便听到丫鬟说七公子来请安了,她忙把账本递还给账房先生,让他先回。
账房先生离开的时候,顾陵川正好踏进了门。
苏醒才不过几日,便已能拄拐慢慢行走,老夫人暗中庆幸,得亏是从小跟着拳脚师傅练过一些功夫,否则还得多躺些时日。
看着孙儿仍是一副形销骨立的样子,虽知这不是短短几日就能补得回来的,可还是心疼不已,她赶紧吩咐丫鬟上去搀扶, “快扶七公子坐到我身边,再取一只软垫来。”
顾陵川还未坐下,老夫人便已朝他伸出手,他孝顺着挨着祖母坐着,甚是听话。
“不是差人送了一架轮椅去你院里吗?怎不坐轮椅过来。”
“身体要慢慢养,循序渐进,切记操之过急。”
看似责备,却处处透着关心,老人家能见到孙子亲自来给她请安,怎不欣喜?
终于不用日日踏进那满是药味的院子,望着虚弱无力的他躺在病榻,却无能为力。
回想之前的惨淡景象,老夫人忍不住偏过头。
祖母向来坚强,轻易不在人前示弱,顾陵川见到祖母落泪的次数屈指可数。
小时候他被坏人掳走又被人救回,是他第一回见到祖母的泪水,当日祖母激动地抱住他,久久不能放开,直到他不舒服地扭动着小小的身体,抱怨道: “祖母,我的衣裳湿了,难受。”
第二回便是那日醒转,祖母老泪纵横的模样,至今难忘。
眼下,又多了一回。
心中觉得亏欠,他勉力站起,朝祖母跪下磕头: “孙儿不孝,让祖母担惊受怕数月。”
老夫人一听,顾不得擦去泪水,赶忙道: “起来,起来!”
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她想扶起孙儿,却力不从心。好在丫鬟眼疾手快,及时搀住了她,而一旁的孟青也利落地将顾陵川扶回到老夫人身旁。
就这样,顾陵川的手被祖母那双苍老却温暖的手掌轻轻抚过,祖孙二人一问一答,温言絮语,好一番嘘寒问暖。
想着该让他知晓了,老夫人再次慈爱地抚了抚顾陵川的手,缓声道 : “你病中的这些日子,祖母替你张罗了一门亲事。”
第二十四章 放你归家
“祖母,孙儿已知晓此事。”
顾陵川缓缓抽回被祖母握住的手,随即反握住她的手,占据了主动。
老夫人见他面色如常,以为他已然接受了这门亲事,顿时松了一口气,欣慰道:“祖母也知道,这有些为难你了。”
像他们这样的家族,婚事向来讲究门当户对,更何况以孙儿如今的地位,怎能轻率定下亲事?
不久之前,大房的老大媳妇儿还曾来信,有意安排他与定国公府的千金相看,作为祖母,她听凭顾陵川的母亲林氏做主。林氏为此思前想后,迟迟未有定论。
后来还是老大一口拒绝此事,道定国公因皇贵妃之故,日渐势大。他与顾陵川叔侄二人均不愿以婚姻牵扯立场 。为此老大还训斥了自己夫人,说她擅自做主,未与他商量,便先去信二房。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当时他昏迷不醒,冲喜算是死马当活马医的最后手段,又怎会考虑什么门当户对,家族背景?只要八字相合,对方肯嫁,便已求之不得。
更何况,庚帖已换,聘礼已下,虽未大肆宣扬,但也是实打实过了明路的。她看得出媳妇儿林氏如今对这门亲事有所动摇,可她断不可能因为孙儿醒来,便做那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事,她相信孙儿亦不会如此。
于是老夫人开始替章韵竹说好话,希望孙儿对她有个好的印象: “这姑娘乖巧懂事,幼时也是读过书的,容貌亦甚为出挑,撇开门第不谈,她与你是般配的。”
她顿了一顿,有些话该说的还是要说: “依祖母看来,她什么都好,唯有一点就是不太能言语。但是她八字极其旺你,这比什么都重要,若不是她,你还不知何时能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