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那边要招安他们,招安之后会给他们安排工作管饭到过冬,还说如果能力优秀可以送他们去军中军训,最重要的是,有冤情的可以为他们做主!
这话若是搁在以前他们肯定是不信的,但是现在官府换了老大,他们并州成了秦隽大人的地盘!
这可信度就高了。
他们并州虽然偏远,但是也听说过秦隽大人啊,老邻居幽州以前还不如他们呢,但是现在听说幽州人过得可好了,百姓们有饭吃有地种,还有各种厂子可以打工。
那现在他们这里也是秦大人管了,官府说的那些承诺肯定少不了。
起义军的士兵们觉得他们是时候接受招安回去过日子了。
最后起义军的首领们也都识时务的选择了接受。
以前他们跟刘先耗着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好怕的,但是现在对手直接升了几个档次啊,他们是起义军,不是傻子!
这武力值悬殊的,他们拿头去刚吗?
再者他们为起义而举兵,那现在官府愿意帮他们解决问题,他们还有什么必要起义?
真想从军去官府正规军队、领正规的军饷不是更好吗?
倒是也有人有些不甘心,毕竟打着起义的旗子圈地当了土皇帝,自然不想再回到过去平头百姓的日子。
但是他们倒是也没有被欲望冲昏了头脑,看着其他起义军集团纷纷招安,自己也不太敢去当这个出头鸟和秦隽硬刚,所以纵使不甘心,也还是随着大流妥协了。
而孟善也做到了对他们的承诺。
在起义军解散之后,凡是武力值不错又有心从军的,他就给送到刘业那里了。
反正刘业那边并州军淘汰了不少,要是有新鲜血液他也不会拒绝,机会是给了,能不能通过军训考核留下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余下没有意愿从军的,就给他们重建户籍,分配田地。
并州地广人稀,良田并不多,但是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些青壮年正好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去修城墙、防御工事,一部分被组织去开荒。
孟善这边统筹做的差不多了,秦隽在幽州征召的人也都高高兴兴来并州了,填补了官场空缺,这倒是解了孟善燃眉之急。
他和这些人交谈后大致摸清了他们的脾性和特点,然后让其中两个人去负责开荒和晋阳城墙修补的事情。
而自己则是带着剩下几个人熟悉了并州事务之后,就给他们安排到了不同的部门开始做事。
其中首要处理的还是起义军中有人报上来的冤情,有的是家人被权贵欺压至死,有的是家中田地被豪强强夺……总之五花八门的,听着繁琐,但是统一开始处理之后发现这些人控诉的对象有高度重合。
简单地说,就是孟善本来就得收拾的那些并州地方世家豪强。
原本孟善还在想要找个什么由头斩掉这些世族豪强乱伸的手和逐渐膨胀的野心,但现在倒是不需要费心了。
这么多人控告,官府为民伸冤,本就是最为合适最为得当的理由。
孟善素来不是拖拉之人,证据搜集全之后就开始以晋阳为核心向周遭辐射,一家家地挨个定罪、下狱,贪墨的财产充公,抢来的田地还给苦主,官场上的保护伞全都革职下狱……
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估计得处理到年后二月份了,但是孟善也不慌,就带着手下那群官场新丁挨个挨个的处理,就当是培养新人了。
而那些工地搬砖、田里开荒的原起义军士兵也在渐渐地听到某某家族被查处了,某某官员本下狱了等消息,有些斩首、杖刑等行刑现场他们还要请假去看。
看到仇人得了报应,他们才算真正的放下了那股执念,越发努力地干活赚钱。
而并州的世族们自然是不甘心的,他们试图顽抗,但是他们所能依仗的无非就是那点东西。
论心机和地位,孟善可是幽州孟氏的家主,完全不怕他们,他们能使出的那些手段都是孟善玩剩下的了,何况孟善手上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