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臣大了五岁,却还没见过陛下,这点他就不如臣了。”皇帝见朱滔这么会说话,他更加龙颜大悦。
朱滔回到卢龙后拚命炫耀皇帝对他如何如何青眼有加。朱泚见皇帝不计前嫌,这么优待他们兄弟,也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保家卫国的忠臣以名留青史。因为大唐的强敌都在西边,朱泚就上表请求朝廷派他去西北保卫边疆,并举荐他的弟弟朱滔为卢龙节度留后。皇帝拚命嘉奖朱泚知大体识大局,朱泚还没有动身,皇帝就在京城长安给他兴建了一栋豪华大宅子等着他入住。
大历九年九月,朱泚率领三千军士入朝见驾,不料天公不做美,朱泚居然在路上生了重病,将士们焦虑不安,就想护送他回卢龙。朱泚一心精忠报国,怒道:“我还没死呢,即便不能骑马,也能坐车,今天就算用抬的也要把我抬到京城去。”将士们见他这样坚决,不敢违抗他的命令,赶紧给他准备马车。朱泚正当盛年,体质强健,还没到京城,病就好了。
朱泚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皇帝,皇帝赏赐他无数的金银财宝,他带来的三千将士也获得了朝廷的大笔赏赐,每个人都兴高采烈。
正当大唐君臣联欢之际,回纥一位名叫赤心的使者又带人驱赶了上万匹马来,请求大唐官府买马。皇帝看到回纥的国书,只觉头大如斗,他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几位财政大臣一致批判回纥恬不知耻、贪得无厌、求取无度,朝廷如果一直对他们百依百顺,回纥人的胃口只会越养越大,大臣们建议皇帝只买一千匹,其余的马都让他们赶回去,皇帝犹豫不决。
老将郭子仪闻听此事,赶紧向皇帝上书。大意是大唐正与吐番交兵,如果在这个时候得罪登里可汗,等于是给自己再增加一个强敌,为避免吐番、回纥联盟,目前还是不宜驳斥登里可汗的请求。为了疏缓国家财政困难,郭子仪愿意捐献自己一年的薪俸来购买回纥的马匹。皇帝最后采纳了郭子仪的主张,不过没让郭子仪捐献自己的薪俸,大唐官府再次购买了回纥六千匹马,回纥使者足足动用了上千辆车,一路浩浩荡荡将大唐政府付给他们买马的钱和物运了回去。
因为吐番屡次犯境,宰相元载献策:安西、北庭行营兵马驻在泾原,完全无险可守,而陇山山高地险,南连泰岭,北抵大河,正是天然的用兵之地。陛下如果让马璘的安西、北庭行营兵马移驻原州,紧抵陇山山口,在那里兴建起军事防御城寨,再让郭子仪的朔方军移驻泾州策应,两军互为根本,就有机会慢慢打开陇右,进达安西,吐番就不足为患,大唐昔日强盛的军事局面也可以恢复,朝廷就高枕无忧了。
元载拿着大幅的山川地形图指指点点,眉飞色舞,皇帝听得怦然心动。但是这么宏大的计划,皇帝不敢骤然决策,恰巧汴宋节度使田神功率兵来防秋御敌,田神功入朝见驾,皇帝就向这位久在沙场、经验丰富的老将军请教。田神功就是当年帮助邓景山平定刘展叛乱后在扬州大肆抢劫胡商的那位将军,他性情直爽,也不管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是权倾天下的宰相,毫不客气地斥责,“行军料敌,即便宿将也会犯难!陛下怎么能听信一个书生纸上谈兵,发动全国的力量去实施他那大而无当的计划?这是要误国误民的!”元载专权以来,还没遇见过对他这么不客气的人,一时竟被田神功镇住,他那个宏大的军事计划就这样搁了浅。
元载专权用事,纳贿无数,他一人得道,整个元氏家族中人都跟着鸡犬升天。元载族中有一位长老,看到族中子弟大都做了官,他也来到京城求元载给个官做,元载看他实在不是做官的料,就给了他一封书信把他好言打发了。那人官没做成,憋了一肚子气,半路上扯开书信,发现里面只有一张元载签了名的白纸,他就拿着这张签着元载大名的白纸去拜访地方长官,地方长官看到元载的签名,大惊失色,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把老家伙接进衙门好酒好肉招待一番,送了许多钱不说,还派车马送老家伙回家。
皇帝也不是糊涂人,元载所作所为,他也有所听闻,只是君臣多年,皇帝不愿做得太绝,只要元载不过分,他还是想全始全终的。偏偏元载不知进退,骄横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