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归结到“云自飘飘月自明”上头,这是怎么回事?第二十回所出现的一条批语,前面讲麝月的时候我提到过的“麝月闲闲无语令余鼻酸,正所谓对景伤情”可与这首诗最后一句合并理解。就是说,批书人不仅语涉书里,也语涉书外。批书人脂砚斋很可能就是书里史湘云的原型,而她批下这些文字时,麝月的原型就坐在她的身边。我这个思路,仅供参考。

我估计第八十七回里,还会写关于司棋的故事。高鹗续书里的写法大体上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可以参考。但是,在曹雪芹笔下,应该衍生出更多的情节。司棋在大观园里面,是一个很活跃的人物,前八十回里写了,有以司棋为后台,争夺大观园内厨房掌控权的一场风波,司棋亲率小莲花儿等一群丫头,到柳家的所主持厨房去打、砸、抢、抄,很凶。司棋是打算让她的一个婶娘,就是秦显家的,去掌管这个厨房,眼看大功告成,秦显家的取代柳家的都上任半天了,却又峰回路转,被平儿给退回,柳家的官复原职,司棋气了个倒仰。司棋追求自己的爱情,表现得非常坚定刚烈,这值得肯定,但是她那超强的控制欲,不惜采取打、砸、抢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却不值得赞赏。在她被撵出去以后,到她和潘又安的相继死亡,会激荡起仍在贾府的柳家的、秦显家的这些人物之间的矛盾,在造成她死亡的责任问题上,秦显家的就可能诬赖到柳家的,形成殃及池鱼的效应。这一回里面也可能会写到,夏金桂这个悍妇,终于令薛蟠忍无可忍,两人在争吵当中,薛蟠失手打死了她。夏家当然不答应,立刻告官,这个时候四大家族都在往下坡路滑落,不复有当年打死人视为儿戏的气焰,薛蟠被收监,面临死罪。

第八十八回,叫做《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我列这个回目的时候,最理直气壮。为什么?因为在前八十回的脂砚斋批语里面,明明确确告诉我们,曹雪芹已经写下了这样一个回目,就在后三十回里面,只是他没告诉我们是八十几回或者是九十几回而已,我现在把它安排在第八十八回。这是曹雪芹的原汁原味的一个回目。前面第二十一回,他写袭人规劝宝玉,写平儿掩护贾琏。脂砚斋在第二十一回的回前批语里告诉我们:“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此回”就是第二十一回,脂砚斋用“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来概括所引的回目,没引全,但是主要的意思都概括出来了。感谢脂砚斋,前面回目你引不全无所谓,因为随时我们可以看到,后面这个回目,引全了,十分宝贵,使我们知道,在后三十回里面,有一回就是《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脂砚斋指出,第二十一回,是从两个奴婢说起,后来的那一回呢,则“直指其主”。意思是,前后两回写的,其实都是主子间的矛盾冲突,不过第二十一回是从袭人和宝玉的冲突,来折射宝玉和宝钗观念的冲突,那么到后三十回里的某一回,我认为很可能就是第八十八回里,就直接来写宝玉和宝钗思想观念上的冲突了。黛玉沉湖仙遁以后,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虽然住在大观园之外,他对黛玉想念得紧,就还去大观园的潇湘馆,缅怀林黛玉。前面第二十六回写到潇湘馆竹丛小溪,用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八个字来形容时,脂砚斋写下一条批语:“与后文‘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一对,可伤可叹!”那“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八个字,就应该出现在“直指其主”这一回里。宝玉去了荒芜的潇湘馆,再回到大观园外跟薛宝钗的住处,他一定还沉浸在思念黛玉的心绪中,薛宝钗肯定看不过去,两个人对话,宝玉不知哪句话哪个词儿被宝钗逮住,她就“借词含讽谏”,规劝宝玉不要再沉溺于儿女私情,现在家族败落,靠皇帝施恩去承袭贵族头衔已经完全没有可能了,你就应该好好地寒窗苦读,通过科举谋取功名,重振家族。宝钗还是老一套,宝玉肯定听不进。这是第八十八回上半回的内容。

第二十一回后半回,表面上写的是平儿跟贾琏的冲突,其实,也是折射主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到这一回下半回,曹雪芹就不绕弯子,“直指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