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个册子的成员应该非常整齐,她们就是“红楼十二官”。

元妃省亲的时候,有一个环节,就是让戏班子演戏,以增加喜庆气氛。为了成立戏班子,贾府就特派贾蔷到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这些女孩子或者是家里面养了那么大以后,还没取名字,或者原来取了一个名字,买来集中到荣国府的梨香院里集中训练,派教习教她们演戏,就给这十二个女孩子都取了艺名,艺名两个字,最后一个字都是官,这是符合清代梨园体例的。在清代,很多戏子都是两个字艺名,最后一个字都是官,男戏子、女戏子都这样。书里面有一个男戏子蒋玉菡,他艺名就是琪官。元妃终于省亲来了,十二官登台献艺,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装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的情状,元妃非常高兴,大加褒奖。那以后,这些小戏子就随时为府里的主子及其客人们表演。但是后来书里面交代,朝廷里面薨了一个老太妃,书里面的皇帝表示他要以孝治国,就把这个丧事办得很隆重,而且下命令,从贵族家庭、官府人家一直到普通平民百姓,都不许唱戏了;又由于贾元春不大可能再省亲了,荣国府就把戏班子解散。解散以后,贾府表示很仁慈,虽然当年是花银子买来的,但是现在你们谁愿意回家,我还发给你银子,放你回家;若是愿意留下,就在贾府里面分到各房当丫头。结果这十二官留下了几官呢?有的说你再把我送回父母那里,他们还会把我卖了,有的说你们待我不错,我愿意留在这儿,就留下了八官。有四官没有留下。

哪四官没有留下?有一个叫官,她死掉了,当然也就无所谓留下不留下了。还有一个呢?你一猜就能猜中,就是龄官。她很重要。龄官画蔷记得吗?先是宝玉隔着蔷薇花架,看到龄官痴迷地用簪子在地上画蔷字,大惑不解;后来在梨香院里面,宝玉目睹了贾蔷和龄官的真爱,产生顿悟,就是每个人享受到的感情,是自有缘分的。荣国府戏班子解散,贾蔷把龄官接了出去,两个人结为夫妻了。有的红迷朋友会说,戏班子解散,龄官没留下,书里虽然没有明写,但交代留下的八官分配情况的时候,没提到她,可见她确实离开荣国府了,但你能不能拿出个证据,证明龄官后来确实是不演戏,跟贾蔷过日子去了?证据是有的。前面第三十回,关于龄官画蔷这段情节的概括,不但是有的古本,有的通行本也一样,回目里写成“椿龄画蔷痴及局外”。就把龄官叫做椿龄不叫做龄官。第二个字官,那是戏子的标志,名字改得没有官字,叫椿龄,可见不是戏子,是一个普通女子的名字了。但是无论古本还是通行本,在前八十回里都没交代说龄官后来改名字了。可见龄官改名椿龄,是在第三十回回目里预告,具体交代,可能要到第一百回至一百零八回这个情节单元里,才会出现。

没有留下的,还有宝官和玉官。她们在第三十回里也出现过。下雨了,怡红院的丫头们就把门关了,把院子里下水沟的水眼堵了,让雨水积起来,就拿好多水禽,有的会飞的就把翅膀缝了,搁在水里面游动,大家一块玩儿。一块玩儿的女孩里面,就有从梨香院去的宝官和玉官。第三十六回宝玉到梨香院找龄官唱曲,出面接待他的,也是宝官和玉官。可是,到后来,我们就发现留下来分配各处的名单里,没有她们两个。她俩的名字合起来恰是“宝玉”,就和第二十八回里出现的书里唯一的妓女取名云儿一样,作者是否另有深意,值得探究。

留下来的八官里,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芳官,这是一个到后面很抢戏的角色。芳官的性格和晴雯很接近,任性,浪漫,前面晴雯的这种性格已经刻画得淋漓尽致了,到后来又把芳官写进怡红院,跟晴雯在一个小空间里活动,按说这两个人物靠色,很难写出她们的差异,搞不好会让人觉得雷同。但是曹雪芹却能写出她们两个的区别,使你相信这是两个不同的,活泼泼的生命。曹雪芹手里这支笔真不得了。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多少小姐、丫头在怡红院集合,真是群芳斗艳,曹雪芹对哪个角色进行了重点描写呢?不是别人,就是芳官。有这样一段文字:“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只穿着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