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每个人放风筝的情况,写得生动活泼,也都具有寓意:

落到潇湘馆竹丛上的风筝大蝴蝶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的

潇湘馆小丫头们忙着拿出的风筝美人

翠墨取来探春的风筝软翅子大凤凰

宝玉让去取赖大娘送的风筝大鱼已被晴雯放走宝玉又让再拿一个大螃蟹归了贾环袭人让小丫头拿来林大娘送的做得十分精致的美人,宝玉放不起这个,又取一个来放黛玉放的剪线远去后,宝玉说若落在荒郊野地无人烟处替他寂寞,把我这个放去,叫他两个作伴儿罢!

于是也剪断自己的风筝线,照先放了

宝琴让人取来自己的大红蝙蝠

宝钗取了一个来一连七个大雁的

探春正要剪线放走自己的凤凰天上也有一个凤凰,渐逼近来,和这凤凰绞在一处,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儿带响鞭的风筝,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与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飘飘摇摇都去了。

其中关于探春放风筝的描写的寓意最值得注意,我在《揭秘〈红楼梦〉》里详细解释过,这预示着探春的远嫁,虽然表面上还算风光,但其实是充当皇帝“和番”的一枚棋子,从此远徙异国他乡,再难返回,悲苦异常。书中闲适美好的场景,随着这些风筝的远去消逝,也就差不多全写完了。这以后的文字,如阴霾闷雷,渐次向我们展开美人美事如何被撕裂毁灭的悲剧进程。

毛刺·油冻佛手·玻璃围屏·官中

第七十回说贾政奉旨又去赈灾,要这年冬底才回来,但是第七十一回却写他在八月以前就回家了。又说“今岁八月初二日,乃贾母八旬之庆”,于是底下就在贾母八十华诞连续几天的庆典活动里展开故事。

我说曹雪芹大体上完成了《红楼梦》全书,不仅有脂砚斋的大量批语可以作为见证,也有曹雪芹去世不久后看过《红楼梦》的贵族人士明义(字我斋)写的二十首《题红楼梦》诗(见其《绿烟琐窗集》钞本,现存北京图书馆)等资料可作旁证。我又说曹雪芹还没来得及将全书文稿加以修润,有些“毛刺”尚未剔净,指的是有些地方前后不够一致或互相冲突,其实这类“毛刺”细心的读者都是能够发现的。关于贾母年龄和生辰的交代,就是一例。

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才头一次被贾母接见,书里写贾母问:“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按这样的交代,贾母那一年才七十出头,可是故事从第三十九回往下发展,时序交代得非常清楚,不像第一回到第十五回那样有含糊之处,到这第七十一回,应该只是从“一春”进入到“三春”,贾母无论如何不可能一下子就从七十岁左右到了八十岁。这就是一个“毛刺”。其实统稿时剔除很容易,只要把刘姥姥自报的七十五岁改成八十五岁就顺溜了。

贾母的生辰,究竟是在什么时候?第六十二回探春有段话,各古本无差别,是这样说的:“到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大年初一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三月初一是太太的,初九是琏二哥哥,二月没人。”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们家的人。”宝玉就指出袭人和黛玉同生日。第七十一回写贾母生日却是八月初二,与六十二回说的“灯节”(正月十五)以后差了半年多。这个前后不统一的“毛刺”,也应该剔除,办法是把第六十二回探春的话改一下。

第四十五回,林黛玉对薛宝钗说“我长了今年十五岁”,显然说多了,如果不是古本在抄录过程里,抄手把“十二”错成了“十五”,那么这也是曹雪芹还没来得及剔除的一个“毛刺”。第二十五回明明交代宝玉衔着通灵宝玉从天界来到人间已十三载,故事从那个地方往下流动,季节转换的时序井然,到第四十五回只不过是从春天到了秋天,宝玉在十三岁与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