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 / 2)

将军令 陈则铭分卷阅 2443 字 1个月前

殿前司众将,不论是参与杀肖攀云,还是想为肖殿帅复仇的,对这样的变故都感觉到措手不及。

他们愣愣地看着陈则铭的背影,半晌不能动弹。

随后似乎是渐渐领悟了,才一个接一个地下马,跪了下来。

杜进澹死了,肖攀云死了,剩下的大臣中,身份最高的是陈则铭,最有能力掌控殿前司的也是陈则铭,而陈则铭选择了投降,那么其他人也不必再战。

这样摆在眼前的事实很快征服了众将,他们跟随其后,重新拜在萧定足下。

众人山呼的声音传到朝华门外,百官觉察到战事已定,也应声跪倒。门内门外齐呼万岁,其声震天。风呼啸着,从屋顶奔腾而过,与之应和。

朝华门是宫中最雄伟最高大的一座门楼,气势恢宏,视野广阔,萧定曾无数次在这里接见前来朝贺的使臣,彰显他天朝威严气派。

而今天,终于又是在这里,他重新得回了他的天下。

作者有话要说:非常感谢大家留言支持

我只能把自己心中的故事不受干扰痛快淋漓地写出来,才是对各位最真诚的谢意,相信大家也是这样想的^^~~~

第 13 章

13、接下来的局势瞬息万变,直教人眼花缭乱。

重登帝位的萧定理所当然回绝了用金帛绸缎赎回萧谨的要求。

而在谈判途中亦不曾停止过征讨的律延也很快地得到了杜进澹的死讯及萧氏天子换人的消息。

于是,在萧定再度登基的同一日,宣华城被破的急报象是礼物一样被呈到萧定的案前。

刚刚接受过百官朝拜的萧定阴沉着脸将战报抛下案去。

透过那些文字,他能看到对方勒马狂笑的样子,而让他不安的绝对不仅是这份嚣张。

众臣拾起战报,传阅过后,都惶恐不已。宣华城告破,驻守将领罗绮余以身殉国,城中驻守的三万将士,生逃者仅千人。

接下来,京都最后的屏障泯江将直面匈奴铁骑带来的压力。能不能守住,将直接关系到社稷安危。

萧定在朝臣们的争论声中下了他复辟后的第一道圣旨,派出专人到附近州郡征兵。这道命令一反常态地被勒令紧急执行,如此一来,加上原有的地方厢兵,天朝终于勉强再度凑出了十万兵马。

萧定又任言青――他此刻已经是新任的枢密副使――为主帅,提拔了军中尚排得上名的数十名中级将领,即日发兵,总算是赶在匈奴十万铁骑之前,把守线驻扎在了泯江南岸。

做完这一切,萧定绷得紧紧的心才轻松了些。这阵容自然比不上当初的萧谨那五十万黑甲军精锐,但也是他此刻所能拿出的最好的班底。

见前线有人挡着了,一直弥漫在百官心底的那种走投无路的惶恐才开始缓解。

很快,上书请万岁严惩逆贼的奏章开始蔚然成风。萧定心中有所忌惮,并不予以反应,只是留中不发。众臣将沉静当成默许,竞相效仿。

当发觉每天廷议都能听到这件事后,萧定开始觉得厌烦,于是将杨如钦私下召入宫中,进行商讨。

此刻的杨如钦因为拥立萧定复辟有功,已经被提拔为参知政事。这位置离相位仅仅一步之遥,而萧定更特赐他知印、押班之权,摆明了宠爱珍视之心。众人多看好杨如钦前程,于是攀附迎合者不计其数。其名很快誉满京城,风头一时无两。

待到了御书房,杨如钦也不提那些奏章到底有没道理,只道:“臣近几日在殿外,总听到百官在揣测,下一个被杀的会轮到谁,一派地人心惶惶。”

萧定沉吟:“你是说陈则铭的生死让众人不安了?”

杨如钦笑道:“杜陈两人在朝多年,认真追究起来,交往过的官员不计其数。如今他们出事了,怕祸及自身的大有人在,赶着上书以示清白的更不在少数。待这谋逆罪名和涉及的人犯统统都盖棺定论了,大家伙晚上才能安心入眠啊……”

萧定点头:“不错。陈则铭当年必然没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