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你们年纪大了,倒是可以先吃的!”
这两个老嬷嬷如何敢当?婆子们只好彼此使了眼色,快快地做了一桌饭出来,先抬出去给掌柜们放了因善桐就在边上看着,做不得手脚再为桂太太、慕容氏快手炒了几个小菜,善桐命人提着食盒,亲自跟在一边送到了里屋,又作出一脸自责,对桂太太请罪,“在家里这都是下人的活计,就是有了谁一时不到的,也有人能够补上。我从没进过厨房,第一次管事,也拿捏不了这时间紧慢……倒是耽误事了,婶婶可别往心里去!”
这摆明是笑话桂家人口少,缺了个管事妈妈就要亲戚来顶。桂太太气得脸都撂下来了,才要说话时,那边又有人来道,“太太,娘家舅太太打发人来请安。”
她只好愤然白了善桐一眼,连慕容氏也不带,就起身出了屋子。善桐看看慕容氏,慕容氏也看看善桐,两个人眼里都有些笑意,慕容氏要说话,又被善桐以眼色止住,她便一把拉起善桐,亲热地道。“走!上我院子里坐坐去!”
178、爽快
这两个关系多少有几分微妙的妯娌一前一后,从侧门出了院子,两个人都有几分做贼似的心虚:桂太太还在前头待客呢,要是问起来儿媳妇、侄媳妇的下落,知道两个人偷偷地回了屋子,这不大不小也是个罪名话柄。虽然这两个媳妇和桂太太的关系都不算好,但肯定也都是宁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
桂家在城中占地虽然不小,但因为排出了校场,真正后院反而不大。慕容氏带着善桐左一拐右一拐,很快就过了一个穿堂,进了一个小小的院子:这三个小院子都是二进堂屋门脸,彼此紧紧挨着,善桐看了一眼,慕容氏便笑道,“这两间院子还没住人,二弟、三弟都在外院住着,这是给他们成亲后住的。婆婆说,这样兄弟们挨得近,彼此也和睦。”
善桐有几分不以为然,但却没有多说什么:老九房家事,她最好是不要随意置喙,尤其这件事牵扯到两代人之间的关系,那就更不是她一个隔房媳妇可以随意谈论的了。慕容氏为人再粗疏也好,身份摆在这里,有些事她可以不注意,善桐却不能不注意。
她和慕容氏进了当先的这个小院子,见满院里都是青葱绿意,这边种了一畦绿莹莹的韭菜,见缝插针还有几把葱在盆中溜边,那边贴墙摆了个架子,上头丝瓜秧子爬了半墙就是结果期过了,只有两三根老丝瓜还挂在上头。善桐见了,倒一下像是回了杨家村,见到了祖屋后院里的那个私家小菜园子一样,就指着墙对慕容氏笑道,“来年到了夏天,我来问大堂嫂要几根丝瓜吃,大堂嫂可别小气。”
“我这种的菜其实都不好吃!”慕容氏一边把善桐往屋里让,一边语气也有了几分遗憾,“婆婆嫌味道不好,不让我上肥,这还能好吃得了吗?也就是家常吃的韭菜和葱还有些乡野风味。我还想问你要些家乡野菜吃呢,城里卖的菜我总觉得少了几分鲜味,天水又远,没有让娘家月月送时鲜的道理。倒是你们家就一天的路,想来到了夏天,还要讨你们家的鲜黄瓜回来做炸酱面吃。”
善桐微微一怔,就笑着含糊了过去,“到时候要还在城里,那肯定给大嫂送来。就是您嘴也太刁了,我就没吃出来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边说着,一边自然有人上来要给两个主人打扇子送冰茶:虽然入秋了,但正值秋老虎,这大中午的走了一路,两个人的确也都热。慕容氏摆了摆手,喝了大半盏冰茶,便嘱咐丫头们,“调两杯炒面来,要温温的。我和堂弟妹填填肚子!”
一边就将人全打发走了,才接着善桐的话往下说,“你这是不知道我伺候这些个时蔬的手艺,以后等我们出门去自己有了院子,我专辟一亩地来种菜,到时候你可就有口福了,按时按季,少不得往你们家送的。”
这话就大有文章了,善桐眼神一闪,见慕容氏神色平静,又因为这一个多月熟悉下来,也觉得此人心思委实并不太深刻,便试探着问道,“你这可是说的什么话,宗房长子,就是不住西安,那肯定也是回天水去的嘛……”
慕容氏哈哈一笑,她亲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