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3)

菊幽应下去了,不一会儿又回来回话:“太太,厨房的张婆子说,腌制风干鱼腊鱼她们在行,这鱼鲊不会做,怕糟蹋了东西,还请太太示下。”

“这有何难?”袁巧鸢道,“把鱼去了鳞肠,拿了旧筅帚刷去脂腻腥血,在风口处挂上一两日,然后切做小方块,每十斤用生盐一斤,拌匀放入坛中腌制,布裹石压,令水十分干后不滑不韧之时,取川椒皮二两、莳萝、茴香、砂仁、红豆各半两,甘草少许,皆为粗末,淘净白梗米七八合炊饭,生麻油一斤半、纯白葱丝一斤、红曲一合半,捶碎拌匀,再放入瓷坛中压实了铺盖上荷叶,竹片扦定,再以小石压上,候其日熟便可。”

袁氏听得笑着点头。菊幽道:“我的好姑娘,您说着容易,奴婢粗笨,记都记不下,还请姑娘写了下来,奴婢拿去大厨房给那些婆子,让她们照着做。”

兰馨去取了笔墨来,袁巧鸢便端坐在窗前,执笔将方才所说一一录下。

顾林颜下了家学来看母亲,一进院门就看见一个清丽少女正坐在圆窗后,正凝神执笔在写字。一簇挂满了花骨朵的红梅斜探过来,两只羽翼丰满的胖家雀儿正颤颤巍巍的挂在上面探头探脑。

顾林颜大步入内,和母亲见礼。袁巧鸢慌忙放下手中的笔同顾林颜行礼。顾林颜道:“巧鸢妹妹来了?”

第 5 章

恰逢一束阳光从梅枝窗棂间斜落,袁巧鸢便站在那束阳光之中。阳光穿透了她身上最外层衣服天青色的轻纱,让她轻盈得仿佛刚从梅园里化形的精灵。

她身上衣服是女子少穿的纯色,不见明花也没有暗纹,十分素净,腰间佩戴了一个香囊,没有吊珮,通身只有银子打的半副头面。

顾林颜落座,袁巧鸢又坐了回去继续写鱼鲊的做法。

“你来的正好。”袁氏笑道,“今年的炭敬到了,昌邑那边送了八筐山涧里的鲜鱼,你去挑一筐,另选一些蜜饯和各地特产添在年底的礼单里,明天给苏家送过去。”

顾林颜应下:“是。”

袁巧鸢写完了方子,拿起来给袁氏过目:“姑母。”

袁氏接过方子看了看,递给了菊幽:“拿去给张婆子,让她们好生按照这个方子去做。”

菊幽接过方子抿唇朝着袁巧鸢一笑,掀起帘子去了大厨房。

“你母亲把你教养得极好。”袁氏夸赞袁巧鸢,“女红、厨艺、琴棋书画、茶道,还有些天南地北的杂识,也不知道你这小脑瓜怎么装下了这么多东西!”

袁巧鸢听见姑母夸赞只是矜持地微微低头,露出了几分小女儿的娇羞状,并未言语。

因有袁巧鸢在,顾林颜只是略坐了一坐,就回了自己的院子。

等到顾林颜一走,袁氏就吩咐兰馨:“你去,把我匣子里那套绞丝缠花的头面拿来。”

兰馨应下,不多时从卧房里拿出一个红绸盘子,上面放着一套银质的头面,那头钗用了红珊瑚点缀,看着精巧细致。

袁氏让兰馨把头面送到袁巧鸢面前:“小女儿家的,就应穿一些鲜亮的颜色,打扮得漂亮些。正是好颜色的年纪,穿戴得这般素净!”

袁巧鸢让菱角接过托盘,乖巧道谢:“多谢姑母。”

“你过来。”袁氏招了招手,袁巧鸢依言走到近前。袁氏拉起她的手,见她腕间就戴了一个透水的碧玉镯子,便又从自己的手腕上褪下一个镯子戴到她手腕上,细语道,“我们袁家的女儿,出门在外,代表的是袁家的脸面。你爱净是好,穿戴得太素净,却会让那些踩高捧低的人低瞧你。明儿个我再让人给你做几身新衣裳,你是袁府的嫡小姐,顾府的表小姐,怎么能穿戴得还不如家里的大丫鬟鲜亮?”

袁巧鸢咬了咬嘴唇,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咽下了所有的话语乖巧应道:“是。”

晚膳大厨房果然做了炸鱼,还做了炉焙鸡、炒羊肚儿两道菜,另配了清蒸油灼灼和鹌鹑茄、东风荠正好六盘,用瓷碟装了摆了开花的模样,配上蒸得晶莹剔透的当年新米。许是吃到了幼时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