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2 / 3)

:“火是如何起的,可探明了?”

知县为难的看了身后的参将一眼,参将心领神会,上前几步低声道:“回大人,属下的人探知,火最开始是从张记绸缎庄烧起。有人见着有几个人从绸缎庄的后门出去,此后没多久就起了火。属下派人去绸缎庄里查过了,发现了尸首七具,眼下虽然已经烧成了焦炭,刀伤见骨,可见是起火之前就已被人杀害。”

周瑾年停下了脚步,想到了进城后追查无果的山贼,面上没有动声色,转而问道:“死伤多少,损毁如何,可有统计?”

“属下的人粗略统计过了。”知县恭谨的回答,“伤者一百七十二人,目前已经查明的死者二十四人。烧毁铺子共计二十一家,受到大火牵连受损的民宅共计一百零九户,受灾民众共计九百七十人。”

周瑾年停下了脚步,微不可查地轻叹了一声。

周瑾年伸出手,只觉缠绕在指尖的风潮湿冰冷,却又带着一丝反常的暖意:“今夜怕是还要下雪。吩咐下去,在附近多做几个土灶把火烧旺些,夜里组织人分成三班来回巡逻,防止火势再起。”

几名属下纷纷领命:“是!”

顾家的粥棚里,除了一直在忙碌的顾林颜,还有得了消息来帮忙的顾林洲和袁巧鸢。

袁巧鸢同其他出门的姑娘一样,戴着垂了帷幕的竹笠。那帷幕垂下来挡住了别人窥探她容貌的视线。她用攀膊缚了衣袖,站在粥摊前给前来领粥和馒头的难民布施,顾林洲则和府里挑了粥桶食桶的仆役们一起,把吃食送到换下来歇息的救火队手中。

三人忙碌了一天,等到周知府来巡查方才得了空闲。几人在寒地里站了几个时辰,虽然旁边有烧着旺火的土灶,到底比不得家里。这会儿觉得又冷又乏又饿,袁巧鸢一个姑娘家,更是浑身酸疼,全靠一口气撑着,咬着牙没吭声。

“巧鸢姐姐。”顾林洲拿了一个盛了半碗粥的瓷碗过来,“你也一天没吃东西了。自己粥棚的东西。喝一口暖暖身吧。”

袁巧鸢谢了顾林洲接过瓷碗,后者不知打哪儿弄来一个装满了稻草的麻袋靠着墙根放下,示意袁巧鸢坐。袁巧鸢早已站得撑不住,哪儿还顾得上是不是麻袋,感激地坐下,再喝口热粥,暖意从嘴里到心口,整个身体都为之一松,她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多谢三弟,喝口粥可觉得松快多了。”

顾林洲在她身旁毫不顾忌地席地而坐,闻言嘿嘿笑了笑,又从腰间摸出来一个拇指大小的青瓷瓶递过去:“姐姐,这是我去医馆求来的上好金创药,普通的跌打损伤抹上两日便好,更不会留下疤痕。你且放心用便是。”

袁巧鸢接了粥却没有接瓷瓶,怔了怔道:“三弟弟,你有心了。只是姑母给了那药膏特地叮嘱过,不可和其他药同用,以防药性相冲。我心领了。”

顾林洲拿着瓷瓶在手心里转了两圈,不以为意的收了回去:“那姐姐便先用母亲的药,若是觉着不好,再来同我要便是。”

袁巧鸢捧着粥碗站起身道:“大哥哥。”

顾林颜辞别周知府回了粥棚,看着袁巧鸢疲惫的样子温言道:“今日辛苦了,天色不早,先回府歇着吧。”他看向顾林洲,“你送表姐回去。”

顾林洲应道:“是。”

顾林颜送走了弟弟妹妹后在粥棚继续忙碌了一个多时辰才回去同袁氏回话。

袁氏还撑着没有睡,听说火势已经完全控制住这才放下心来,心疼地看着顾林颜:“你也在外累了一整天,旁的事都不打紧。你先回房去好好泡一个热水澡,半夏给你备了姜汤,喝了去去身上的寒气。”

顾林颜应下,又同母亲应对了几句方才告退。他没有直接回自己的院子,先招来了院里的护院们,叮嘱他们这几日加强夜里的防护,这才回去休息。

夜渐渐的深了,长街上的难民们裹着厚厚的棉衣,三五一群围在土灶前陷入了梦乡。翻滚了一天的粥桶被撤下,露出了烧得猩红的木炭散发着熔融的暖意。长街上只有巡逻的兵士们还在挎着刀列着长队时不时的走过在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