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是压制他。
何文彦以为他来能见到夫人和孩子们,没想到一个也没见到。岳父给了他一封信,说回家再看。
回去后打开,是一张一千两的银票。
何文彦又是心情复杂,真想讲骨气把银票送回去,但是知道这笔钱是他急需的。
回祖宅各种花费,还要请客送礼,哪点不需要银子?
莫老太太不高兴丈夫给女婿这么多银子,黑着脸。
莫元季对长子说道:“我给他这笔钱,不是因为他是我女婿,就是同僚回乡,也会给个五两十两。只不过他又是汕洛的亲生父亲,又是急需。雪中送炭好过锦上添花,哪怕你姐真和何文彦和离,他带母亲回乡我也是要给,不过没这么多。
“你姐要是没孩子,我管他何家将来如何?可是汕洛几个,有个好父亲比一个混账父亲要好,他还没说亲,谁家不看家里父母如何?”
莫新志也有儿女,他明白父亲的话,没有觉得父亲给姐夫钱是烂好人。
“我以前做了那么多,还差这一点?无论是谁,不要给自己和家里树敌,钱能解决的事就不叫事,但,也不能让对方把你当傻子。”
莫晨曦在隔壁听着,他知道父亲是说给她听的。
因为原身以前是用钱解决问题了,可是何家人把她当傻子,不然不会一味地索取,还埋怨她做得不够好。
何文彦过来,莫晨曦没让孩子出面。
她是等何文彦决定带蒋老夫人回乡,才把所有事情说给孩子们听。
她不觉得瞒着孩子们是对孩子好,最小的何音华十岁了,有的大户人家十岁的女儿都开始教管家。
原身自小什么都学了,嫁了人还落到病亡她穿过来代替的结局。
莫晨曦全部说了,前面用莫氏的心态说的,嫁到何家,本以为夫妻恩爱,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用陪嫁铺子补贴家用。
后面就是她穿来后的事情,为何去怀县养身子,何家乱套她强撑着回来操持家务。
二姑太太拿不到点心大闹,婆婆嫌弃她没本事,想找个有钱的商家女当二房,人都带回来。
所有都说了。
为什么说得这么详细?因为要让孩子知道她不是无理取闹。
特别是长子何汕洛,虽然他年龄最大,可是他十二岁住到书院,对莫晨曦说的那些几乎一无所知。
她不说,将来何汕洛听蒋老夫人胡说八道,还以为母亲做了不贤不孝之事。
第43章 算计五芳斋
莫晨曦说了她心冷、心累,只想活下去才提出和离,想带他们回莫家。
是孩子父亲不同意,决定这次带祖母回祖宅,她才继续留下来在何家过日子。
四个儿女,下面三个都是满眼泪,只有长子眼睛里是倔强。
莫晨曦能够猜到他想说的是:他不会回莫家。
何汕洛是受着封建思想长大的,他是何家嫡长孙,将来要负担整个何家。
他对父亲崇拜,祖母对他肯定比对其他子孙要好。他在何家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孙,在莫家是寄人篱下。
古代人大都不会选择跟着母亲回外祖家生活,除非很小的年纪。
何静宜哭,她该出嫁的年龄,理解母亲,又感同身受,害怕出嫁后婆家也是这样。
何汕昆和何音华还处于亲近母亲的年龄,心疼母亲。
莫晨曦一点都不会有责怪长子的想法,不仅是古代,就是现代,母亲也曾说过,女人离婚,没本事买房,没能力有养孩子的收入,带着孩子回娘家,让自己父母为难,还要看兄弟媳妇的脸色,孩子从小如寄人篱下一样长大,还不如咬咬牙在婆家熬下去,毕竟是孩子正经的家。
当然这是指没家暴没特殊极品的婆家。
就像她现代的父母家。
她也是工作之后感悟越来越多,越来越理解母亲同情母亲,反感父亲。
初中的时候对父亲尊敬,觉得父亲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