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越说越气,胸口起伏。

大儿子刚过两岁婆婆就抢过去,大儿子跟着婆婆长大,和她不亲。

夏氏又住在婆婆院里,大儿子天天给婆婆请安,见夏氏比较多。

钟太夫人最后悔的是不应该娶李氏,一是为了和婆婆斗气,二是她真的喜欢李氏,门当户对,她又和李太夫人是闺友。

谁知道婆婆把对她的气全撒在李氏身上。

大儿子成亲第一天,晚上婆婆就装病把大儿子叫过去,过后说李氏八字不好,克她。

她对夏氏苛刻一大半也是缘由于此,就像婆婆对她的气撒在李氏身上,她对婆婆的气撒在夏氏身上一样。

不是因为婆婆,她这么好的大孙子,怎么会变成人家的儿子?

别人家会想,再怎么样儿子是自己亲生的,哪怕不知道错也会原谅。

她不会,她要让儿子背着他的这个错走一辈子。

当年她苦口婆心的给儿子说,可是儿子偏偏听婆婆的,偏偏被那个夏氏迷住,冷淡李氏,所以李氏才说熬不下去。

钟太夫人说道:“你愿意你薛家的财产都被外姓人得了去?当年夏氏就想给她生了三个女儿高陪嫁,等我不在了,她恨不得把钟家都给她三个女儿。我钟家是绝户还是没儿孙了?”

正说到这宫里来懿旨宣读取消夏氏的诰命身份,钟太夫人派人去叫夏氏,薛太夫人在屋里没出来,从窗户往外看。

她见钟夫人,以后是夏氏了,一脸灰白的被两个婆子搀着走过来,木呆呆的一点反应都没有,是婆子摁着她跪下。

等宣读完圣旨之后,夏氏冲着钟太夫人尖叫着,“你就这么恨我吗?表哥喜欢我,我有什么错?”

钟太夫人理都没理她,起身给传旨太监塞了一张银票,陪笑道:“抱歉,我儿媳得了失心疯。”

那太监收了银票,了然地笑了一下,转身走了。

薛太夫人却注意到夏氏说话漏风,仔细一看,门牙没了。

吓她一跳,难道是钟太夫人命人打的?

她对王蕙兰再气也没说让下人打过王氏,说实话也打不过。

钟太夫人派管家送太监出门,她转过身来对夏氏旁边的婆子说道:“把她带回去,记着把她刚才说的话告诉大老爷。”

进屋对薛太夫人说道:“家丑让你见笑了。”

薛太夫人啧啧两声说道:“一把年纪了头发都白了,还说这样的话。夏氏门牙怎么回事?你让人打的?”

钟太夫人说道:“是你儿媳的师姐打的,那次上门自取屈辱。为何娶媳妇不会娶这种满脑子花前月下的白痴?在她们心里家族都比不上男人喜不喜欢她,男人喜欢她,她就以为自己有本事了。”

她深深呼一口气,“只能怨自己的儿子。”

薛太夫人心有余悸啊,幸亏自己的长子不是这样的,没听她的话。

当年她也希望长子娶她的娘家侄女,以后长子守边关,婆媳在家也亲近,娘家侄女对儿子也是一往情深。

可是除了她全家人都不愿意,特别是儿子,说我要是娶了表妹,我是带着她上战场,还是如她心愿天天守着她?

当时儿子还给她说,表妹需要嫁一个丈夫,满心都是她,早上为她画眉,中午哄着她吃饭,晚上手牵手看月亮的人。

那会儿她还不服气,说你表妹满心眼里都是你还不好吗?

后面她的侄女另外嫁了人,成天抱怨丈夫心里没她,对她不管不问。

有一次她忍无可忍问侄女,当年你要嫁你表哥,你表哥在边关,那你会如何?

没想到侄女说,如果我嫁了表哥,表哥绝对会守着我不去边关。

薛太夫人惊呆了,不敢相信这就是她当年看上的儿媳妇人选,薛家的家族、薛家的忠孝都不在侄女的眼里,只要男人守在她身边才心满意足。

薛太夫人想一想丧气,自己比不上钟太夫人,回家反省反省吧。

回去后听说王氏来了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