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1 / 2)

向宝珠六个月大时,正值向易水舅爷八十大寿,一家四口回高邮参加寿宴,后在甓社湖畔留影。

彼时向宝珠手里还抓着一根细荷梗,新奇又专心瞧了大半天,快都成斗鸡眼眼了。

向宝珠对此肯定是没有印象的,不过现在听父母提了一嘴,对秦邮八景更感兴趣了。

由秦邮八景延伸到另一个广为高邮人知晓的故事“鹿井丹泉”。

佛庙深处,鲜与人来往的一个和尚每日汲井水灌菜,与来井边饮水的母鹿朝夕相伴,惺惺相惜,情之所至,懵懂结合并生下一个鹿女。此事渐渐被众人知晓,议论纷纷。浴佛日,佛众云集,一无赖之徒上前打骂和尚,鹿女替父亲解围后投井,其后井上仙乐飘飘,花香不散,众谓之已成仙。

民俗故事一般言辞通俗,甚至粗鄙。为人津津乐道还是和尚与母鹿突破人伦纲常的人畜苟且,这并不合适直白的讲给小孩子听。因而祁光讲述的是作家汪曾祺改写的版本。汪曾祺也认为原故事传述者用语鄙俗,无赖之徒下流秽语。

向易水略懂高邮话,很是赞成这位大家的说法,有些邮骂确实不堪入耳。

“鹿妈妈呢?”

向宝珠到底还是小孩,小孩受世俗影响较浅,天生浪漫且极具怜悯心,所以首先关注的是这个。

“生完鹿女没多久就去世了。”

向宝珠恹恹。

向易水握住了她的小手。

“那个无赖嫉妒吗?”向宝珠一本正经道:“因为他没有老婆女儿,嫉妒别人有就打人骂人。”

向易水和祁光:“……”

祁光说:“可能是。”

向易水补充道:“更多的是因为,在世人观念中,和尚就应该守着清规戒律吃斋念佛,何况和尚还跟大家眼里的畜牲在一块,这突破了他们的认知,他们接受不了,所以打他骂他,排斥他,抨击他。”

向宝珠问:“和尚做得不对吗?”

祁光他想说对,但又怕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认知,让她觉得人与鹿,人与猫狗猪羊也能在一起并以这种超俗的观念为荣,一时不时该如何回答。

所幸,向易水接过了重担。

她乐于解答向宝珠的各种难题或者奇思妙想。在教育孩子方面,只要是祁光不会的,他都在旁用最端正的态度学习、吸收。

这时候,他的眼睛比宝珠的还要亮呢!

她喜欢他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她。

向易水道:“其实很多事情没有对错之分,再说对错只是世人以多数胜少数于一件事情的看法。”向易水给向宝珠掖了掖被子,反问:“你觉得和尚和鹿妈妈在一起好不好?”

“好。”

“为什么好?”

向宝珠认真想了一下,“他们在一起很开心,就是好。”

“那你呢?假如让你跟冬日一起生猫崽呢?好不好?”

祁光皱眉。

向宝珠疯狂摇头拒绝,“不要,不好不好。”

又说:“妈妈,我跟冬日生不了猫崽崽。”

在祁光略有些严肃的目光中,向易水不得不压下了上扬的嘴角,她不敢逗弄他的女儿太过,于是道:“这就是人性。人性复杂多变。你的人性让你不会产生跟冬日在一起生娃娃的冲动,别人的却会。当然,你和和尚做出不同选择的,或许与后天你们所处的环境和附加在你们身上的教育、观念等不同有关,又或许无关。”

向易水笑了笑,在向宝珠半知半解时,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宝珠,如果把和尚和母鹿搬到你面前,让你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生孩子养孩子,你要不要?”

祁光眉头皱得更紧了。

向宝珠也扭着淡淡的眉毛,“不要。”

“为什么不要?”

“好奇怪。”

向易水替女儿深度解惑:“你明白那只是故事,所以你觉得好,但如果是真的,你就又觉得不好了。”

“这说明,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