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一样只做表面文章。
却非殿里很是热闹,大殿内布置得喜气洋洋,皇子公主齐聚一堂,身后各自跟着奴婢小心看顾。案几上放着点心,黄金小炉上温着蜜水, 随意取用。
太子带着音音玩最爱的抛藤球, 他虽然觉着没甚乐趣,也耐心地跟陪她在殿中抛来接去。他六岁了, 跟着武师傅修习, 力道很稳,将小藤球只抛落到音音周围,她跑动范围小, 不容易疲累。只是音音看似稚弱, 精力仿佛无穷无尽, 王端都感到有些累了, 音音满脸通红, 额头上汗珠密布, 却是越玩越兴奋,太子不由得含着求救的眸光朝父皇那边瞧去。
王寂着玄色天子服,弯腰从背后虚虚扶着翊儿,翊儿还走不太利索,小腿迈不开,偶尔小心翼翼地迈出一步,若是没有站稳,绝不迈下一步,一张小脸很是严肃。
若在北宫,他是坚决不站的,管维为使他起来走两步,想了诸多法子,新奇陶偶,木马小车,还有鲁班锁,皆不奏效,翊儿一副打坐模样,很是深沉。
孩子不愿意走路,管维让人将他抱去却非殿,让王寂想法子去。
将近一年了,管维终于主动找他一回,虽然是通过奴婢传话,王寂欣喜若狂,视为最为紧要之事。
阖宫上下都可见天子抱着幼子四处走动,只要三殿下的目光略停一处,王寂便要放下他试一试,只是翊儿依然稳稳站住,绝不向前一步。
直到昨日,王寂举行亲耕仪式后,匆匆赶回却非殿,翌日是翊儿的周岁,要行抓周之仪。
音音的满月宴和百日宴都是在德阳殿,只举家宴,除了渔阳长公主王蓉夫妇和武乡侯夫妇,没有外人,翊儿的满月宴也是一般。
只是到了百日,因卫夫人离世,管维要守孝三年,韦明远和武乡侯夫妇皆不在京城,北宫不再举宴,翊儿只得了一碗长寿面和来自蓝田公主的一双虎头鞋,而太子和二郎都在长秋宫,渔阳公主两边到场,除此之外,另有姜氏族亲。
周岁宴,皇子公主皆是在却非殿正殿,群臣携带妻儿前来参加,连着三年来,天家每年都有新生儿出世,一派枝繁叶茂子孙绵延的好气象。
只是从去年开始,管夫人守孝,皇后时常称病,宫中又无其他宫人传出喜信,为此,皇后屡次上表奏请陛下选秀,被陛下以春耕正是农忙时,不如农闲再征,多番催问下,皇后得了个准信:八月。
抓周宴在即,除了宫中按例安排的那些物什,王寂使人开了内藏库,从长安运至洛阳的奇珍异宝,泰半精巧的被送去了北宫,一些笨重巨大的留在了库房里。
翊儿大开眼界,瞧着一座约莫六尺高通身殷红如血的玛瑙珊瑚树不错眼珠,王寂使人将珊瑚树抬至殿内,放到抓周爬行的尽头,果然,翊儿试着迈出小腿儿,朝着珊瑚树而去。
王寂并未瞧见王端的求救眼神,专心致志地护着翊儿往前走,此时,二郎坐在小木车上似个小牛犊子一般冲了过来,一把被韦明远拎着后颈,抱了起来,笑道:“陛下,二郎这股子力气真是一员天生的虎将,他日长成,定能替陛下开疆拓土。”
韦明远替姨母守孝,服大功九月,将将在翊儿周岁宴前一日赶至洛阳。
王寂弯着腰,翊儿小小的手心偶尔在他宽大的掌上扶一下,他瞧着在韦明远怀里不停扭动的二郎,也笑了,“端看自己吧。”
王端听到“端”字,以为父皇喊他,猛地扭头,他一时未留意,藤球砸到了太子头上,奴婢惊呼,忙围了过去。
王寂将翊儿交给李宣,也走了过去,奴婢散开给天子让路,音音也吓呆住了。
藤球轻盈,又裹着一层绵,外面缝着兽皮,拿开太子捂着额头的手心,有点红,不甚要紧,让奴婢去取碧玉膏来,握着音音的小手挑了些许出来,轻轻抹道太子的额头上,教她:“阿兄不疼,音音不是故意的。”
音音抹完药往王寂怀里钻,满脸羞赧,奶声奶气道:“对不起。”
太子摆摆手表示,“不疼的。”
王寂揽抱太子在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