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这会儿的雨水也凉着呢。”又让春兰去升火,烧碗姜汤过来。
何氏去堂屋找了李海歆的旧衫让吴旭换上,又拐到厨房去。原先她就打算着等孩子生下来,她出了月子,就给春兰张罗亲事儿。这些天来,家里的事儿接二连三的,现在总算是忙完了。吴旭这孩子她也是愈看愈满意,便不想再耽搁下去,就与春兰商量,“等雨停了,我就去给你大武婶子透个信儿,让她到吴家庄走一趟,早些把大小茶礼都行了吧。”
春兰嘴角含笑,往灶里添了一把柴,火苗登时大了起来,映红她的脸,“这事儿一向是娘做主,跟我商量啥?”
何氏笑着,切了姜片,往锅里添,“就是旭哥儿家里现在这种状况,委屈你了。”
春兰笑着摇摇头。
这场瓢泼的大雨一直下到下午下半晌才停歇。太阳从云层后面透出来,金晃晃的阳光洒在被雨水冲刷的清翠欲滴竹枝竹叶上,叶尖上莹莹的水珠闪闪发亮,象是一颗颗闪亮的钻石,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在枝头欢快的跳叫。
李薇自午饭后便又坐在东屋门口看雨,现在已又坐了一个多时辰了。屁股有些发麻,往南间儿里瞄了几眼,几个姐姐仍是无声的坐在炕上,各自做着针线活儿。
她叹了口气儿,站起身子,伸了个懒腰,脸儿朝向院中,大声叫着,“四姐咱去旭哥的鱼塘看看吧。”
春杏在里面听见,手中的针线顿了下,扭头问春柳,“三姐,你去不去?”
春柳有气无力的摆摆手,“不去”
春杏往外面喊了一声,“梨花,你自己去吧”复又低头做起针钱活来。这是给虎子做的贴身小衣裳,也不太费功夫,何氏让春杏试着做做。
李薇在外间儿听着里面的对话,心下撇嘴,就一个年哥儿走了,一个个都不过日子了?蹬磴磴的跑进里屋,去拉春杏,“四姐,陪我去嘛。今儿这么大的雨,我怕雨水带着泥土冲到小水库里,鱼会翻塘呢,咱去瞧瞧吧。”
春兰停下手中的针线问道,“什么是翻塘?”,春柳也停了手中的针线,看向她。
梨花看三个姐姐终于对旁的事儿有点兴趣了,心里头笑着,脸上却愈发的急切,“我在书上看到的,啥是翻塘我也没见过呀。不过书上说,夏天里鱼最容翻塘,一翻塘,好多鱼都死了,咱们快去瞧瞧吧……”
李海歆中午的时候已顶着大雨回来了,说他一直追到镇上,也没见到年哥儿的影子。想必是搭上了过路的牛车,何氏不放心又埋怨他两句,只是看他面色也不好,便收了声。
这会儿他正在院中溜着屋沿清排水沟,正好清到东屋窗根子底下,听见梨花的话,也吓了一跳,停了铁揪,隔窗子问道,“梨花,书上真这么写了?”
梨花一边拉春杏,一边大声说道,“是呀,爹,书上写了呢。”
李海歆把铁揪往东屋墙上一靠,急步匆匆的往外走。梨花隔窗瞧见,又下死劲儿拉春杏,顺带扯着春柳,“快走,那鱼要是真的全死了,旭哥肯定在哭鼻子咧”
春柳一听她这晦气话,连忙伸手拍她一下,扭头“呸”了几声。
春杏却笑了起来,跳下炕穿鞋,“走,咱去看看旭哥咋哭鼻子。”
春兰瞪了她们一眼,赶她们出去。自己也下炕,去堂屋替何氏抱小虎子。
姐妹三人出了院子顺着竹林小道儿往小水库的方向而去。碧空如洗,雨后阴云渐渐散云,天空明净得象一块蓝宝石。
李薇呼吸着雨后的清新气息,心头的郁闷登时消散了许多。她走在最前面儿,一边儿走,一边时不时在竹林子旁边掐些野花,回头俏笑着,“三姐四姐,等会儿我们回家,再去摘些叶子洗头吧?”
春柳瞪她,“你不是担心旭哥儿的鱼会翻塘吗?这会子还有闲心洗头。”
梨花嘿嘿笑着,她是有些担心,不过,现在天气还不算太热,而且鱼塘里投放的鱼苗并不太多,即使是雨水浑浊了些,但是古代又没有什么污染物,翻的可能性倒不太大。
三人到小水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