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传来一个孙儿在战场上失去踪迹的消息,他南征北战一生,自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对老太君说时,却强忍着悲痛,尽量说的云淡风轻,让她慢慢告诉如筝等人。.

老太君叫了如筝到自己身边,小心将恭王来信的消息说了,如筝先是木然愣了一会儿,又微笑了,对着老太君说到:“祖母,您不必太担心,夫君临行时对我说过,他是一定会平安回来的,他武艺好,人也机灵,定然是不会有事,既然恭王殿下说了前线正在全力寻找,咱们便静候佳音就是,孙媳这就回去替他祝祷,求菩萨保佑……”

看她倒是很经得住事的样子,老太君才略放下心,点头笑着让她回去了,如筝回到寒馥轩使劲压下心中的惊恐,一遍一遍地想着苏有容临行时的那个承诺,一头扎进小书房便跪在了菩萨像前,连着诵读了几个时辰的经文,心里默念了上千遍的菩萨保佑……

噩耗未临,主院倒是先传了喜讯,六月里老太君生辰刚过,冯氏便顺利产下一个男婴,母子平安,终于给愁云惨雾的国公府带来了一丝生气,老国公欣然给孩子取名为应捷,期盼前线大捷,顺便也给苏百川的长子起名为应安,祈求征人平安,如筝想着寒馥轩的大姐儿,便趁着老国公高兴又为大姐儿求了,却没想到老国公竟然知道她给大姐儿取小名儿的事情,着意夸了几句,还顺着她起的小名儿给大姐儿赐下了“应娴”这个动听的名字,一家子皆大欢喜。

帮着老太君和廖氏忙完了应捷的洗三礼,如筝带着一丝羡慕告别了冯氏回到寒馥轩,想着应捷白净可*的容貌,看着眼前乖巧伶俐的应娴,她心里才涌起一丝欣慰,大房此番……总算是没有断了后嗣。

她打算着日后要让应娴和应捷多亲近些的事情,脑子里的隐忧暂时被冲淡了些,应娴看她难得面露喜色,生怕她一会儿又想起伤心事,便将自己学着绣的小荷包送到她眼前献宝,如筝刚夸了几句,便听到寒馥轩外面一阵喧嚷,她正疑惑间,却见浣纱捂着嘴疾步走进堂屋,一头跪在她面前,满脸泪痕哽咽着:“小姐……不好了……”

如筝见她这个样子,脑子里嗡地一声,强自振作着站起身,声音出口却颤的不行:“怎么了,你说清楚!”

浣纱抽泣了几声,万般不忍地抬起头,声音虽低却是清晰入耳:“小姐,姑爷他……为国捐躯了!”

她一言出口,如筝便如万丈高楼一步踏空,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你说什么?你哪里听来的闲人嚼舌头,夫君答应了我要回来的,怎会……我不信!你再去给我打听,打听清楚了再来报!”她凄厉地喊着,声音如刀割着浣纱的心,她起身扶住自家小姐,哭到:“小姐,奴婢也不敢信啊,可这是国公爷派人送来的信儿,说灵柩……已经到了大门上了!”

如筝扶着她的手,几乎站不稳,应娴儿已经七岁,什么都懂了,此时早已哭喊着三叔跑了出去,如筝猛地摇着头,浑然不知自己的泪珠已经四下飞散:“我不信,他答应过我的,他答应过的!”她向前冲了几步,脑子里一昏,却狠狠一掐掌心强令自己清醒过来,不防心口窝一热,一股血便顺着樱唇涌了出来,吓得旁边浣纱一阵惊叫,想扶她坐下,却被她一把推开。

看着自家小姐跌跌撞撞地跑了出去,浣纱赶紧叫了夏鱼一起跟上,又让环绣跑着去打听了灵柩已经运到了中庭,当下便扶着如筝一路到了中庭。

因刚刚忙完大少爷的丧事,很多东西还没来得及入库,此番灵棚什么的倒是很快就搭上了,如筝闯入中庭,直愣愣地盯着正中那黑漆的棺木,只觉得眼睛似乎都看不清了,周围晃动的人影聚拢上来,有人似是同自己说了什么,那声音却像是在九霄云外,模模糊糊地听不清楚,她挣脱开浣纱夏鱼扶着自己的手,几步冲到棺木前,使劲儿推着棺盖,可伤心之下,却是怎么也推不开半条缝隙。

“打开……”她声音黯哑地冲着旁边的家丁说了一句,家丁犹豫着看了看旁边的国公苏清辞和廖氏夫人,廖氏便满脸哀戚的上前叹道:“容儿家的,别看了,看了也不过是徒增伤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