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樟木衣柜里,拿好东西出了门。

四月初,李钱根送了信儿进府,将如意庄上的安排细细禀了如筝,说是经过查问,共收留了三百多流民,十来日看下来,流民们也是十分踏实知足,平日里除了老幼病残的,青壮年还帮着庄子里忙些春种之事,反倒帮了庄丁们不少,粮食也是尽够的,如今又搭了四十多间草房,请东家示下能否再收个百十来人。

如筝看他几人安排的细致周全,当下便回信允了他所求,又叮嘱尽量多收留些老弱病残的,也可在庄口定时施粥,让无法住进来的人也能有口饭吃,随信又给他附了两张五百两的银票,着崔孝妥善送到了山货铺子。

如意庄上的事情,终于给如筝沉郁的心情添了一丝爽快,日日抄诵经文,也让她惶惶不安的心渐渐平静了些,每日里送进京来的战报还是纷乱复杂,没个定数,直到四月初五,总算是有一队突围的军士回到了盛京,带回了略为具体些的军情,可这军情传到国公府,却如一瓢水泼到了沸油里,嘭地炸溅开来!

作者有话要说:此乃今日的,明日的大概是21号下午,多谢诸位大人的支持和安慰!谢谢!

8第228章 破关(四)

军情是从中都驿站快马送过来的,圣上御览之后便召集臣工们安排了一番,又令人通知京师各大世家,到国公府的除了传令的内侍,还有安抚恩赏的使者。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听着内侍读了升从四品宣武将军苏海纳为正三品昭武将军,加授轻车都尉勋的圣旨,下跪的国公府众人叩首谢恩,却无一人面露喜色,只因这升官进爵,前面还要加上两个字,便是“追授”。

一旁的张氏和吴氏早已流泪颤抖地不成样子,待宣旨的内侍一走,便痛哭失声,如筝虽然前世今生都没见过自家这个隔房的大哥几面,如今乍闻噩耗,也是伤心落泪,看看旁边跪着的老太君早已伤心的说不出话来,她赶紧起身搀住自家祖母,却不知该怎么劝……

阖府上下,自这一日起便陷入悲痛之中,老国公不待灵柩运到,便下令阖府举哀,国公府的大门上挂起了“恕报不周”的牌子,如筝红着眼眶坐在寒馥轩,心里一片凄惶:却没想到前世未曾发生的事,今生却这样突然降临在自己身边,国公府竟然成了这京师各大世家中,第一个迎回亲人灵柩的府邸。

虽然心里还是挂念着苏有容的安危,如筝却也明白老国公和老太君的伤心,惊闻长孙为国捐躯,再加上还有大老爷苏清言受伤回京休养的消息,怎能让他们不伤痛揪心,要知道这样的大战之下,若非是伤的严重了,是断断不会下战场的。

如筝明白两位老人的心情,便更加勤快地去请安,即便是不知该说什么好,一直陪在她们身边也觉得是略尽了心意。

三老爷打听到了返京的大队人马是三日后入京,如筝想着此番入京养伤的不定还有别府的勋贵,便留了个心眼儿,提前请舅舅托付了叶济世,请他若是方便,抽空来国公府看看大老爷的伤,叶济世回信自然是满口答应。

三日后,长房大老爷苏清言终于回到了国公府,同回的还有大少爷苏海纳的灵柩……

大老爷脸色苍白的挣扎下软榻,跪在老国公面前洒泪说出:“儿子不孝。”这句时,阖府上下顿时哭成一片,老太君颤巍巍地拉着大老爷的手,一个劲儿地说“不怪你,不怪我言儿,苦了你了……”老国公却是一言不发,只是死死拉着他另一只手,盯着不远处的灵柩,老泪纵横,大老爷张口还想说什么,却不知是伤重还是太过激动,竟突然晕了过去,吓得二老赶紧让人叫了府里候着的大夫,仔细查验了说没有大事,才暂时放下心。

老太君嫌雅菡居离主院远又冷清,便下令将大老爷抬到了春晖园修养,如筝知道她有舍不得爱子想要拢在身边的想法,却恐怕也带了些对大房婆媳俩的埋怨之意。

这一日午后,主院传来老国公旧疾复发,大老爷也高烧不退的消息,正当老太君递牌子进宫也请不到太医之时,如筝却带着散值的院判叶济世到了主院,喜得老太君拉着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