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2 / 2)

丙吉毕竟狱法小吏出身,对谶兆素来归为方士之术,颇觉不以为然,因此,对霍光的主意并不赞同,只是,他们这会儿都站在道上,他也不便直接反驳霍光,便没有作声。

霍光没有去尚书台,而是直接去了白虎殿。

白虎殿在宣室之南,尚在禁外,平素,霍光与朝臣议事都是在此。因此,一入白虎殿,丙吉便想进言,却被霍光摆手阻止了:“少卿稍后再言。”

丙吉一怔,随即就听到霍光一迭声地下令。他仔细听了一会儿,不由惊讶――霍光竟是想查夜间出入宫禁之人。

等霍光吩咐过诸人,将目光投向了自己,丙吉才起身对霍光道:“大将军,此事……谶兆之事多是人为。”

霍光挑了挑眉,并没有反驳丙吉,反而示意他说下去:“臣恐此事……意在曾孙。”

虽然不相信那些事,但是,丙吉也很清楚,这类事情从来都是忌讳,否则,当年孝武皇帝也不会因为一句“天子气”便处死中都官狱的所有人犯。

正因为如此……那个合着刘病已之名的文字……

听到丙吉这样说,霍光点了点头,随即却是冷笑不止:“我倒要听听,诸生将如何解此事!”

“公孙病已立……”霍光又重复了一遍柳树上的文字,神色越发冷厉。

丙吉被霍光的反应吓了一跳,但是,他随即就明白过来,思忖片刻,他抬起头,对霍光道:“大将军……谶兆之事……从来不止一桩。”

注:郎池在上林苑,但是,这件事中的柳树究竟在哪儿,并无记录,此处纯属虚构。

88、祖孙

谶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预言,而且是将要实现的预言,一般都出自巫觋或者方士之口,字句极为隐晦,但是,等事情发生后再回过头,便会发现那些隐晦的字眼与后来发生的事情一一对应。

太史公作《秦始皇本纪》,其中就记载数条谶语――从“亡秦者胡也”至“始皇帝死而地分”,还有“今年祖龙死”――皆是当时之人不解其意,或者误解其意,然而,后来者再看,却是触目惊心。

――什么是谶,只有应验了之后才会知道。

――如果没有应验,那也就只是胡言乱语或者童谣民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