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2 / 2)

缇萦却因父亲的言语而伤心,也被激起了一份执念,于是一直跟随父西行走长安,随后上书:“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原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奏闻,皇帝悲其意,干脆于当年即除肉刑法。

淳于意游于诸侯,如齐王太后、齐王、济北王、??川王等有疾,都曾召其诊治――尽管齐宫之中亦有医工。――而且,都是召之,疾即愈。

――齐王还是阳虚侯时候,某次病,众医皆以为寒中,淳于意诊脉之后,却言:“??风。”??风,即饮食下嗌而辄出不留。法曰“五日死”,而後十日乃死,病得之酒。

――后来,阳虚侯又有一次重病,众医皆以为蹶,淳于意诊脉,以为?w,根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气不能食,即以火齐粥且饮,六日气下;即令更服丸药,出入六日,病已。

天下奇士异人甚多,更何况,疾病之事,少府太医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判断正确。

尽管如此,一般来说,宫外医者前来诊治时,太医总是要在场。

――毕竟有个亲疏远近。

因此,听到那位年迈的太医那般自暴自弃的言语,杜延年神色一冷,语气更冷漠:“诸君如何,上与大将军自有计较。”

一句话便让少府太医们不安的情绪骤然一冷。

见诸人不再闹了,杜延年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吩咐:“仆不知医药,然疾者所服方药总是有限,故……”

杜延年停顿了一下,等诸人都凝神望了过来,看着自己,才继续道:“自即日起,诸君之方,非经仆钩划,不得付药丞。”

太医没敢言语,但是,也没有人立刻应声,而是默默地交换着眼色。

杜延年也没有催促,而是静静地等着。

半晌,才有一名太医上前一步,毕恭毕敬地对杜延年道:“太仆可否久在殿中?”

“何意?”杜延年听着就觉得他话中有话。

那名太医又犹豫了一下,才对杜延年道:“上之疾多有反复,诊治不可拖延……”

一句话,杜延年能不能立刻作出决定。

杜延年似笑非笑地看了那名太医一眼,又扫一眼此时身处室内的所有的太医,半晌,才慢慢地说了一句话:“此非诸君所虑”

太医们的脸色大变,却是不敢再多说一个字

――他们都是久在宫禁之中的人,如何不明白其中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