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世与杜延年离得霍光最近,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最后,还是等霍光抬头。张安世才慢慢地出声:“大将军,此书……”张安世素来的圆滑的性子,自然不会将话说得太全,还是给霍光留了不少转圜的余地。
霍光的神色稍缓,却没有立刻接话,而是沉吟了一会儿,才对张安世道:“近日前殿如何?”
张安世没有料到,话题会转到刘弗陵那边,神色不由一怔,寻思了一会儿,他才道:“前殿一切如常。”
霍光对张安世是很信任的,然而听他如此回答,不由就皱了眉。
“大将军?”张安世立刻出声,眉目之间颇有几分不解。
霍光对张安世笑了笑,却没有回答他,而是转头对杜延年交代:“幼公,前日之事,汝不妨往齐鲁追查。”
“齐鲁?”杜延年一怔,话却是拖口而出,“非燕赵?”
“何意?”霍光不由皱眉,眼神也更显犀利。
杜延年正要说什么,忽然意识到堂上不是只有他与霍光,当即便闭了嘴。
霍光正要追问,便看到杜延年扫了一眼席上诸人,他当即摆了摆手,对众人吩咐:“尔等且退。”
堂上除了张安世与杜延年,多是幕府属吏,他们对此并不计较。事实上,霍光方才所说,他们听着才坐立不安。
――什么样的身份做什么样的事!
――有些事情,不知道比知道好!
能跟在霍光身边的人,最不可能少的品性就是谨慎。
所有人都起身准备退下,霍光又唤了两人:“子孺、少卿,君等且坐。”
张安世本就坐在首席,倒是并不显眼,然而另一人却坐下杜延的下席,并不是极重要的位置。堂上众人不由都看了一眼,见是丙吉,众人都有些惊讶。
下了堂,就有几个后进的属吏低声询问丙吉的身份。自然也有不在意的幕府长史回答这些疑问:“其名吉,丙氏。初为车骑将军车市令,后迁大将军长史,今为光禄大夫、给事中!”
这一番解释下来,所有人都是一怔,却也没有几人再问什么了。
――大将军长史……
――给事中……
――哪一个不是霍光的心腹才会得的吏职?
不过,也有人仍旧不解:“纵是大将军所信之人,为何独留其?”
――他们谁不是霍光所信之人?
这倒是将一干长吏难住了,最后,还是其中一位,不甚确定地回答:“许是因为丙君乃鲁人。”
――方才,霍光提到齐鲁不是?
众人深以为然。
这番议论虽不中亦不远了。
霍光留下丙吉的确与其是鲁人不无关系。
不过,先说话的是杜延年:“臣派人在市井闾里追查彼等行踪,与之同宿逆旅之人,或言彼等之言似燕赵之音。”
霍光当即皱眉,神色也更加凝重。
“大将军?”张安世再次出声。他隐约感觉有什么不对了。
霍光抬眼看了张安世一眼:“曾孙云,彼等似是齐鲁之人。”
――这就有差别了……
张安世却是神色立变,半晌才道:“曾孙何时言此?”
这个问题让霍光的脸色也是一变。
――也许,他最该关心的不是……这件事出自谁之意……V
75、信任
“子孺以为……曾孙已不信我?”
既然心生疑虑。在座的三人也都是可信之人,霍光也就没有等议事之后再说此事,而是直接问了张安世。
这一次,张安倒是没有回避,他望着霍光的眼睛,神色严肃,语气十分认真地询问:“大将军希望曾孙信否?”
霍光一怔,半晌才缓缓地笑了起来,虽然没有出声,但是,复杂的笑容中却透出一丝明显的轻松与释然之意。
张安世不由一怔,随即便在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
“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