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说出结果,却也明白了对方所想。
魏清弭。
无论傅雅仪知不知晓这?个新任的蕃南王实际就是永王,却不妨碍她就是最适合将这?件事传达到中央的人。
而魏清弭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从余姝角度来看,魏清弭身为永王,巴不得多给皇椅上?的天?子找点事做,尤其是能够戳破他治下这?太平盛世的事情,西北这?一回出的事若是被爆出来,举国上?下都要震动,那些虚假的平静,会?被飞快戳破。
从傅雅仪的角度来看,魏清弭身为刚刚上?任的蕃南王,朝廷多少双眼睛盯着她呢,而魏清弭敢做下反叛夺爵之事,显然志向并不仅仅如此?,她不会?喜欢这?样的窥探,西北一事,正?巧是她能够引开皇室注意力的靶子。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魏清弭都是最好?的能协助她们突破重?围的人。
七月二十八日?,江州一地渐有谣言传出,据说西北夏州口遇雨决堤,民不聊生,尸横遍野。
此?言一出,迅速席卷了江州、苏浙、淮安、蕃南一带,官府多明令禁传,却无法全然禁止,有官员上?秉此?事,帝遣人质询西北一带,收到安然无恙之回复以及当季足额税额,遂搁置此?事。
七月三十日?,有流民穿越了西北边境的封锁,沿碧江一路进京,在天?子门前鼓下叩鼓鸣冤,为夏州口无辜死去的几万百姓叫屈,声嘶力竭,响彻云霄。
天?子堂下鼓,百姓击之,需受三十二杖,方可陈情。
流民少女挺直了自己的背脊,硬生生扛下了这?三十二杖刑罚,血流满地,爬进了金銮殿,终于将夏州口的真相带来了京城这?个繁华昌盛之地,随后不治身亡。
百姓围在古旧的宫墙前看了半日?热闹,街边小?巷,均是夏州口触目惊心的真相的讨论,茶楼爆满。
魏清弭坐在窗边,听着外头?传来的争论,没忍住笑了笑,眸光轻闪,“不知道咱们的天?子,这?回要做出什么反应呢。”
西北一带封锁未解,实际上?跑出来的流民全数被诛杀。
没有人会?知晓,走?到堂前的流民少女并不是西北人。
她是魏清弭安排的死士,否则也扛不住那大庭广众下的三十二杖刑罚,让所有尊崇礼法的士大夫无言可对,只能让她将这?桩丑事公布陈情。
魏清弭又怎么不知道这?消息来的太过刻意,那样快的席卷了江南到蕃南地区,可她不在乎,只需要付出一点点代价就能看皇帝的热闹。何乐而不为呢?
余羡坐在她对面,眸光淡淡的看向窗外,最终也只将自己杯中酒饮尽,回应道:“大抵是要做出明君的样子的。”
拨钱、惩处知情不报的官员,彻查夏州口决堤一事,清查背后官员。
老一套的模板了。
只是不知道皇帝舍不舍得下重?手,又能不能解决带来的动荡了,现在的夏州口临灾太深,要立马救回来并不容易。@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